人才房新政解读:商品房大户型化,刚需、改善分流,上海模式或成未来趋势
人才房新政解读:商品房大户型化,刚需、改善分流,上海模式或成未来趋势
深圳人才房新政出台,要求人才房转商品房时需补缴约20%的差价。这一政策变化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一新政对深圳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探讨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的分化趋势,以及不同类型的住房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政内容与影响
根据新政,深圳人才房转红本补差价的标准为:
补缴价款=(原市场价格-原购买价格)×50%-税费。(原市场价格统一按照原购买价格除以70%计算)
以一个具体例子说明:假设安居型商品房原购买价格为300万,原市场价格则为300/70%≈429万。那么综合需要补缴价款为(429-300)×50%-税费=64.5万-税费。也就是说,如果购房者花费了300万购买安居房,在十年后申请获得完整产权则需要缴纳64.5万及扣除税费的价款。
速算版本,补差价=购买总价*0.215-税费(税费大概为总价的1%)=购买总价的20%。
市场反应与趋势
这一政策变化让深圳人才房买家感到不安。一方面,人才房业主关注部分人才房/安居房小区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另一方面,2082批人次抢购363套光明宏发悦见公园里人才房,显示出市场对优质人才房的需求依然旺盛。
上海模式与未来趋势
上海近期对商品房户型标准进行了调整,取消了“7090”政策,最新6宗地块的中小套型标准统一调整为:多层不大于100平方米、小高层不大于110平方米、高层不大于120平方米。这一调整意味着商品房将进一步走向“改善化”,而刚需、改善、保障性住房将实现产品分化,各自良性发展。
住房分类与定位
目前,住房主要分为四类:
- 纯商品房:市场定价、政府指导,完全产权、自由流通。
- 安居型商品房:政府定价,若干年后可补差价转红本,转红本后或完全产权、就能自由流通。历史以来,深圳有过安居房、福利房、人才房等说法,且未来有可能不再供应。
- 保障房-半产权:政府指定价格,只有一半产权,只能封闭流转。以前叫过保障房,近期包括共有产权、配售房等,未来基本上是配售房。
- 公租房-无产权:没有产权,封闭流转。以往叫公租房,现在开始叫配租房。
未来展望
随着商品房全面走向“改善化”,面积从100㎡起,起步就是3房,走向就是大3房、大4房,定位就是“大中产”或“富裕家庭”。而安居房,也可以覆盖刚需小中产,这是一个趋势。安居型商品房或配售房,可覆盖的是小2-3房(70-90㎡)。
人才房在新政下反而可能更受欢迎:
- 面积段70-90㎡:主动揽走刚需,商品房减少小面积、专供改善。
- 单价7折、总价5折:无论如何、也比商品房3房便宜很多。
- 补差价可转完全产权:重拥金融属性,又添补二手房中等户型需求。
- 品质不比中高端商品房弱:户型合理,公共区域大气,材质好。
- 不跟保障房、配租房抢住户:比租赁房大一些,居住恰恰好。
未来,商品房产品结构化改变,在售的70-100㎡新房,就都很俏。全部倒计时消灭中。无论人才房,商品房,中小面积段日益稀缺:商品房面积加大、全面定位改善化,人才房、安居型商品房存量不再新增供应。
对于购房者来说,选择主要取决于手上的资金:
- 买商品房,首付要多筹备一些。
- 买人才房,首付可以低一些。
- 人才房补差价至少10年以后的事了,可以等到想卖时候、让买家垫资补都可以。
- 同样总价,买人才房可以选位置更好的,买商品房就要跑外环。
房产的价值看地段,远郊新盘、价格成长性还是比不过好地段、带学校的人才房。龙华人才房 vs 东部商品房,这才是真实的比较。前海人才房 vs 光明商品房,这才是真实的比较。
预算有限的人,只有人才房、安居型商品房,才能住得往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