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历史上著名的传国玉玺今何在?这些地方或许藏着答案!
跨越千年,历史上著名的传国玉玺今何在?这些地方或许藏着答案!
近日,韩国国立故宫博物馆展出了一枚拥有500年历史的国宝级文物——用汉字刻写的“朝鲜王世孙印”,引发了韩国国民的热烈反响。然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件文物的重要性远超于此,那就是象征着皇权正统的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的由来
传国玉玺是中国古代皇帝使用的印章,其代表象征着皇权天授,正统的合法性,历代想当皇帝者,无不想得到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和皇权的独一无二,秦始皇命丞相李斯打造了这枚传国玉玺。按照史料记载,传国玉玺是用上好的蓝田玉打造,而非民间误传的和氏璧。其尺寸为方圆四寸,印钮为五条蟠龙,底座为正方形,上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传国玉玺的流传
传国玉玺的命运与中国历史的变迁紧密相连。在秦始皇时期,这枚玉玺曾意外落入洞庭湖,后又奇迹般地被找回。汉朝建立后,刘邦将这枚玉玺定名为汉传国玉玺,并代代相传。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位时,传国玉玺被皇太后王政君摔碎一角,从此变成了玉镶金材质。东汉末年,传国玉玺在战乱中多次易主,先后落入更始帝刘玄、赤眉军拥立的建世帝刘盆子之手,最终被东汉光武帝刘秀收回。
三国时期,传国玉玺的命运更加曲折。孙坚在洛阳城中发现这枚玉玺,后将其交给袁术,袁术因此产生了称帝的念头。在袁术死后,这枚玉玺又辗转到了曹操手中,最终在曹丕称帝时被刻上了“大魏受汉传国玉玺”的字样。
晋朝建立后,传国玉玺又经历了多次易主。在隋唐时期,这枚玉玺一度失而复得,但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再次陷入混乱。后唐末帝李从珂在走投无路时,带着传国玉玺自焚,这枚玉玺似乎就此消失。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在宋哲宗时期,一名农民在耕田时意外发现了这枚传国玉玺,经鉴定确认为真品。但好景不长,北宋被金国所灭后,传国玉玺再次失踪。直到元朝时期,这枚玉玺曾在闹市被发现并收归国库。
明清时期,对传国玉玺的追寻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皇太极曾宣称得到了北元的传国玉玺,但乾隆皇帝鉴定后确认其为赝品。清朝灭亡后,这枚玉玺的下落成谜。
传国玉玺的结局
最早秦始皇打造的传国玉玺应该是沉入到了洞庭湖底,而后来流传最久的玉镶金传国玉玺很大概率是在宋元时期就失踪了。历经两千多年,传国玉玺数隐数现,最终还是随着封建王朝的彻底覆灭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洞庭湖或许能再次让秦始皇掉入湖底的那枚传国玉玺现世,或者那枚玉镶金传国玉玺亦会突然出现,如果它们能重现人间,那将会给世界考古学界都带来震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