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科普】冬季养“心”正当时
【微科普】冬季养“心”正当时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如何科学预防?解放军总医院专家为您详细解读冬季心血管疾病预防要点,从健康饮食、合理锻炼到科学管理,提供全面实用的健康指南。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心血管系统对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冬季天气寒冷,血管遇冷容易收缩、痉挛,使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诱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而且,冬季空气通常较为干燥,易导致人体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增高,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1℃,心脏疾病的发病率会增加2%。寒潮来袭,如何养心护心,让心脏安然过冬?建议大家做好以下几点,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
健康饮食
天冷宜进补,但要因人而异。吃得过多或过饱,可能会使心脏病患者出现胸闷、胸痛、憋气等情况。建议大家日常饮食保持营养均衡,每餐吃七八分饱;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西兰花、菠菜、芹菜、苹果、香蕉等,少吃腌制食品、油炸食品等,避免血脂升高、心脏负担加重。如果不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心血管疾病患者无需特殊进补,应继续坚持低盐低脂饮食。另外,最好不要饮酒或尽量少饮酒。研究表明,每周摄入酒精量超过一定限度(如每周摄入酒精200g),会显著增加心衰、卒中、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率。
合理锻炼
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对身体有诸多益处。但如果锻炼时间与方式不当,反而会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身体健康。心血管疾病患者要避免过早或过晚锻炼。早晚户外温度较低,室内外温差大,容易使血管收缩、痉挛,从而诱发血压升高、心绞痛、脑供血不足等情况或因受凉导致呼吸道疾病。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进行户外运动。
科学管理
很多高血压患者在立冬前后,原本控制平稳的血压会有明显升高。这大多是血管收缩所致。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入冬后关注血压、心率、血糖和血脂这4个指标。管理好这4个指标,会大大降低疾病加重的风险。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季做好以下3点:注意保暖,及时增添衣物,夜间睡觉时添加被褥;监测血压和心率,如果有条件可监测晨起、上午10点、下午4点及睡前的血压和心率,坚持测量1周,并做好记录;如果血压、心率显著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应及时到心内科就诊,就诊时可带着血压、心率记录本。必要时,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天可化验1次血脂、血糖。
总之,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健康均衡饮食、合理适度运动、及时添加衣物及定期体检等措施,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
本文原文来自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