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历代帝王的在位时间和事迹,西晋帝王谱
西晋历代帝王的在位时间和事迹,西晋帝王谱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统一王朝,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从司马懿奠定基业到司马炎建立西晋,再到司马邺的投降,西晋经历了从鼎盛到衰落的全过程。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西晋历代帝王的在位时间和主要事迹,带您领略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西晋的奠基者:司马懿
司马懿(179年-251年)是西晋的奠基者之一。他因支持曹操称帝而赢得信任,先后辅佐曹操、曹丕、曹叡和曹芳四代君主。在位期间,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抵御孙吴,擒斩孟达,两次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在高平陵之变中,他铲除曹氏权臣曹爽及其党羽,彻底掌握曹魏政权,为西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51年,司马懿在洛阳病逝,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他为晋宣帝。
西晋的奠基者:司马师
司马师(208年-255年)是司马懿的长子,也是西晋的奠基者之一。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成为抚军大将军,肃清内乱,并击败东吴的诸葛恪,进一步掌控曹魏的军政大权。魏帝曹芳试图摆脱其掌控,联合李丰、张缉、夏侯玄等人意图罢黜司马师,但最终失败。司马师于255年在许昌病逝,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他为晋景帝。
西晋的奠基者:司马昭
司马昭(211年-265年)是司马懿的次子,也是司马师的弟弟。他先后参与了曲城之战、王凌之乱等战役。司马师病中时,中领军和大臣试图联合皇帝曹芳谋杀司马昭而夺权,但最终失败。260年,曹髦不满司马氏专权,召见王沈、王经、王业三人后,愤慨地说出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并率领宫人三百余人讨伐司马昭,结果被司马昭派人杀死。司马昭因弑君造成不利影响,于是发起了魏灭蜀汉之战,最后蜀汉灭亡,拉开了三国统一的序幕。265年9月6日,司马昭病逝,其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他为晋文帝。
西晋第一任皇帝:晋武帝司马炎
司马炎(236年-290年)是司马昭之子,他在265年12月代魏称帝,是为晋武帝,并改国号为晋。司马炎称帝后,施行了一系列进步政策增强国力,发展生产。279年底发动灭吴之战,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此后,司马炎励精图治,使西晋人口开始增长,在他的统治期间,西晋出现了短暂的繁荣时期,被称为太康之治。但很快腐败奢靡的风气成为西晋的社会主流,官僚贵族之间相互斗富,分封各宗室成员为王虽然在地方上拱卫中央皇权,却造成地方宗室诸王拥兵自重,同时为笼络世家大族的支持,又颁布荫客制和占田令,不断提高世家贵族的特权待遇,致世家贵族的权力及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了西晋衰弱的根本原因。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逝。
西晋第二任皇帝:晋惠帝司马衷
司马衷(259年-307年)是晋武帝司马炎的次子,他在290年5月16日继位。虽然司马衷并无治理国家之才能,但在皇后和一些宠臣的劝阻下得以继位。在他的统治期间发生了八王之乱,最终东海王司马越控制了朝政,并毒死惠帝,立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至此西晋开始走向衰落。
西晋第三任皇帝:晋怀帝司马炽
司马炽(281年-311年)是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在晋惠帝司马炽在位期间,爆发的八王之乱中,司马炽并未加入乱事,并且行事低调,并无雄才大略。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惠帝后,司马炽即位,司马越为太傅辅政,政局为司马越把持,而这段时间,南匈奴和氐族流民,已经分别建立了,汉赵和成国两个政权,西晋的统一局面已被打破,311年,司马越领兵讨伐,在江汉一带劫掠的汉赵军阀石勒,途中司马越病逝,王衍率军护送其遗体,回封国东海安葬,却遭石勒伏击,导致西晋大军全军覆灭,西晋再无力对抗汉赵等割据政权,不久发生了永嘉之乱,晋太子及官员百姓数万余人被杀害,晋怀帝被俘虏带走,不久被杀。
西晋第四任皇帝:晋愍帝司马邺
司马邺(300年-318年)在得到司马炽被俘虏的消息后,于长安即帝位,是为晋愍帝。司马邺即位时,西晋已经没有可以作战的能力。316年,汉赵出兵进攻长安,晋愍帝在食断粮绝的情况下,投降汉赵,西晋灭亡。318年2月7日,被汉赵皇帝刘聪杀害,终年十八岁。
西晋灭亡后,晋室宗亲司马睿于317年在江东称帝,史称东晋,开启了东晋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