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危废暂存间设计原则与案例分析
标准危废暂存间设计原则与案例分析
随着我国环保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企业环保意识的提高,危险废物(以下简称危废)的规范化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危废暂存间作为企业临时存储危废的重要设施,其设计原则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危废的安全存储和环境保护。本文将阐述标准危废暂存间设计原则,并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如何在实际操作中遵循这些原则。
标准危废暂存间设计原则
- 独立、密闭、安全
危废暂存间应独立设置,与生产区和办公区保持一定距离,确保安全。同时,暂存间应采用密闭设计,上锁防盗,以防止危废泄露、丢失和非法处置。此外,暂存间内应设置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便于监控和管理。
- 防渗、防漏、防晒
危废暂存间地面应采用防渗材料,防止危废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顶部应具备防水、防晒功能,避免危废受到雨淋和阳光直射。门口应设置围堰,防止液体危废泄漏时流淌到外部环境。
- 分类存放、隔离
危废暂存间内应根据危废的性质进行分类存放,不同危废之间设置隔离间隔断,确保不相容的危废分开存放。此外,对于液体危废,应设置泄漏液体收集装置,如托盘、导流沟、收集池等。
- 标识明确、管理规范
危废暂存间门上应张贴包含所有危废的标识、标牌,墙上有对应的标志标识。同时,危废暂存间现场应有危废产生台账和转移联单,对危废的来源、种类、数量等进行详细记录。在危险废物回取后,相关资料应继续保留三年。
- 专业人员管理
危废暂存间应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对危废进行信息化管理,确保危废的安全存储和及时处理。专业人员应具备危废处理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应对突发状况。
案例分析
案例:某化工企业危废暂存间设计
该化工企业产生的危废主要包括废液、废渣和废气。在设计危废暂存间时,遵循以下原则:
独立、密闭、安全:危废暂存间独立设置,采用密闭设计,上锁防盗。内部设置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
防渗、防漏、防晒:地面采用防渗材料,顶部设置防水、防晒设施。门口设置围堰。
分类存放、隔离:根据危废性质进行分类存放,设置隔离间隔断。液体危废存放区设置泄漏液体收集装置。
标识明确、管理规范:门上张贴危废标识、标牌,墙上有对应的标志标识。现场设置危废产生台账和转移联单。
专业人员管理: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危废暂存间的管理,确保危废的安全存储和及时处理。
通过以上设计,该企业危废暂存间达到了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有效降低了危废对环境和人员的危害。
结论
危废暂存间设计应遵循独立、密闭、安全、防渗、防漏、防晒、分类存放、隔离、标识明确、管理规范等原则。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根据自身产生的危废特点,结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合理设计危废暂存间,确保危废的安全存储和环境保护。同时,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危废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