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学院":高等教育机构命名背后的秘密
"大学"与"学院":高等教育机构命名背后的秘密
在高等教育领域,"大学"和"学院"的命名不仅仅是称谓上的差异,背后还蕴含着一系列具体的办学标准和要求。那么,"大学"与"学院"究竟有何不同?这种命名是否意味着教学质量的差异?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
现行规定
我国现行的本科高等院校有大学与学院之分。关于大学与学院的区别,教育部有着非常具体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大学和学院都应当具有较强的教学、科学研究力量,较高的教学、科学研究水平和相应规模,能够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
具体区别
办学规模:大学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8000人以上,且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
学科设置:学院应有1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而大学应有3个以上。学院的主要学科门类中应能覆盖该学科门类3个以上的专业;大学每个主要学科门类中的普通本科专业应能覆盖该学科门类3个以上的一级学科,每个主要学科门类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均不低于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总数的15%,且至少有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校的普通本科专业总数至少在20个以上。
师资力量:大学与学院在师资方面的区别主要体现为:专任教师数量,研究生、博士生学历教师比例,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正教授职务教师数量等,"大学"都比"学院"有更高的要求。
教学质量:都应具有较强的教学力量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在教育部组织的教学水平评估中,评估结论应达到"良好"以上。
"大学"一定比"学院"好吗?
从上述区别可以看出,大学在办学规模、学科专业设置方面确实是比学院更好一些,有部分学生和家长可能就认为,命名为"大学"的院校就一定比"学院"好。
其实这是不一定的,大学比学院的要求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就一定优于学院。
在一些专业学科上,一些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可能高于某些大学的同一专业。例如外交学院、北京印刷学院等;以及一些在各自领域内实力突出的院校,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艺术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