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与影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与影响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96218181_121124347

气压带与风带是地球表面因纬度差异导致太阳辐射量不同而形成的全球性大气运动模式,是高考地理中的重要知识点。本文将系统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机制、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帮助考生全面掌握这一考点。

1. 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 概念:大气环流是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主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 成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的不同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 意义: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节全球的水热分布;影响天气的变化和气候的形成。

(2)三圈环流

①单圈环流的概念

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引发和影响大气环流的唯一因素就是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所形成的赤道和两极之间简单的热力环流的大气运动形式,即单圈环流。

②三圈环流的概念

假设地面是均匀的(无海陆差异),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时,所形成的大气环流状态。由于它由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三个部分组成,所以称为三圈环流。

③三圈环流的形成

三圈环流形成的前提条件:假设地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

A、低纬环流:赤道附近,空气上升,气压下降,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暖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在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风向偏转成西风,不能继续向北。赤道源源不断流来的空气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在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东北信风。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了一个低纬环流圈。

B、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极地附近,空气下沉,形成极地东风。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形成中纬与高纬环流。

(3)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成因: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

影响: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例如: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高控制,高温干燥;冬季受来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风控制,温和多雨。

2. 海陆分布对地面气压带的影响

(1)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特别提醒:南半球表面以物理性质比较单一的海洋占绝对优势,因而气压带、风带基本保持带状分布。

(2)海陆分布对地面气压带的影响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份在北纬6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 太平洋上的低压中心(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低压中心(冰岛低压)。

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7月份,在北纬3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印度低压(又称亚洲低压)最为突出,使分布在此处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高压中心(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高压中心(亚速尔高压)。

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3. 季风环流

(1)季风环流的形成

①冬季风的形成

1月份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的影响,大气由亚洲高压吹向阿留申低压和赤道低压,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在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

②夏季风的形成

7月份,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风从海洋吹向亚洲大陆,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南季风。对于南亚地区来说,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跨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移形成西南季风。

(2)东亚季风(气候)和南亚季风(气候)比较

4.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的特征及影响

(2)气压、带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从全球来讲,大气环流将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是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气压带风带变化的类型有:

①受单一气压带影响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冰原气候(极地高气压带)。

②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信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

③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