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白这首诗大气磅礴,豪情满怀,被誉为唐代送别诗的巅峰之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白这首诗大气磅礴,豪情满怀,被誉为唐代送别诗的巅峰之作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5521084_121119345

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北窗(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前言:
“红颜冠轩冕,白首卧松云”,彼时,李白26岁,刚刚出蜀,孟浩然38岁,隐居鹿门山,虽是初相识,却如久别重逢。
孟浩然这时候早已诗名远扬,李白初出茅庐,但这并不影响彼此的友谊,李白仰慕孟浩然,孟浩然也欣赏李白的才情。
李白在孟浩然这里住了很多天,诗酒唱和,很是投缘,孟浩然还牵线搭桥,将已故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介绍给他为妻。
自此,孟浩然于李白而言,不仅是师友,还是恩人,关系更是非同寻常,所以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赞叹。
开元十八年(730年)春,当李白得知孟浩然要远游广陵时,便托人捎信,约其在江夏(武汉市武昌)的黄鹤楼相会。

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是彼时李白写给孟浩然的赠别之作,这首七绝诗独出机杼,大气磅礴,充满诗意。

简译:
好朋友向西辞别黄鹤楼,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顺流东下游历扬州。
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直到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唯有浩渺的长江向天际滚滚奔流。

赏析:
李白与许氏成婚后定居湖北安陆,逸兴思飞,青天揽月,彼时的李白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此次送别,于其而言,更多的是诗意。
他喜欢游历天下,出蜀后的第一站就是扬州,从春到秋,盘亘许久,扬州的风月繁华,是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是诗与远方。
所以,开元十八年(730年)春,当他得知孟浩然要远游广陵(扬州),便托人捎信,约在江夏(武汉市武昌)的黄鹤楼相会。
黄鹤楼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省武汉市,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三国时东吴君主孙权所建,是一座军事瞭望守戍楼。
黄鹤楼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南朝科学家祖冲之和史学家萧子显,在他们著述的书籍中,都有关于黄鹤楼仙人驾鹤的传说。
唐开元十一年(723年),崔颢登黄鹤楼,凭栏远眺,吊古怀乡,写下千古名篇《黄鹤楼》,从此以后黄鹤楼更是远近闻名。
这里有叱咤风云的第一流人物孙权,有仙人驾鹤西游的神话传说,有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凭栏远眺,指点江山,快意当前。

首句交代送别的地点和人物,孟浩然此行的目的是位于黄鹤楼东边的扬州,因此,当孟浩然从黄鹤楼出发前往扬州时,是面向西方辞别的,所以说“西辞黄鹤楼”。
次句写送别的时节和友人此行的目的地,阳春三月,草木繁茂,杨柳堆烟,繁花似锦,就是在这样灿烂的春光里,送孟浩然乘舟东下,去风光旖旎的扬州漫游。
“烟花”二字是写春色,也是写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帆樯如林、商贾如织”,扬州自古就是繁华富裕之地,更何况值此开元盛世,李白十分向往。
“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让人眼前一亮,一路繁花扑面,清人孙洙赞此句为“千古丽句”,而李白渴望去扬州的心情也溢于言表。
此诗的后两句写别后之景,友人扬帆远航,小船已经消失在天尽头,送别之人还不愿离去,他久久伫立着,目送那流向天际的江水,将自己的一片深情托付流水。
没有执手相看泪眼,只有目送友人远去,可那绵延不绝的思念,和依依不舍之情,已经如滚滚江水那般随舟远去,以景结情,含吐不露,表达最含蓄深沉的情感。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李白25岁出蜀,26岁游扬州,从春到秋,扬州城的繁华,令其念念不忘,也希望有朝一日再度重游,所以送友东游也是他的心中所盼。
所以,此诗虽有送别友人的临风怅惘,但更多的是诗意满怀,他一想到友人一路的春风江上路,以及两岸如烟的杨柳和满眼繁花,就激动不已,恨不得即刻随行。

李白这首送别诗大气磅礴,独出机杼,没有以往送别诗的伤感和缠绵,它是盛唐气象的缩影,即隐含了对友人前路的美好祝愿,也是其自己豪迈壮阔胸襟的映射。

后记:
李白是一个浪漫的诗人,送别孟浩然时,他刚刚出川不久,一腔豪情,满怀期待,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心中荡漾的都是诗情画意。
所以,当烟花三月,送好朋友前往繁华富庶的扬州时,于其而言,愉快的氛围要大于离别的悲伤,在他的心中,这是一趟诗意的旅行。
黄鹤楼上登高远眺,烟波浩渺的万里长江,承载了多少诗意,那是李白的远方,黄鹤楼上,看“孤帆远影碧空尽”,那是诗意的凝视。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昔日,李白登黄鹤楼,因见崔颢的《黄鹤楼》,而题诗不得,不得不遗憾而归,终是遗憾。
而今再度登临,诗情画意喷涌而出,写下被世人誉为唐代送别诗的巅峰之作,清代学者沈德潜评论此诗,赞其“语近情遥,含吐不露”。

参考资料:
《李太白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