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如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如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升高中生的信息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采用适宜的教学模式以及改变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探讨了在新课改环境下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可以看出,课程的主体思想已从以往单纯教授软件使用或系统功能,转变为培养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直接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因素。教师需要及时获取新的知识、教育观念和思想,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采用适宜的教学模式,全方位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完全体会信息技术课程的奥秘。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分层教学”等教学方法,分层次分小组讨论,使学生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己解决问题,可以深刻理解课程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高级思维能力。
三、通过改变评价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评价方式上,应把信息素养水平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的评价和引导直接影响到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面对海量信息,教师需要通过批判性思维能力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观念,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适应力,提升信息生成能力,善于挖掘有用信息和浓缩有效信息,对信息内容进行深层加工,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正确评价、消化信息。同时,教师对学生收集处理的有效信息进行恰当的评价,表扬优点,指出努力方向,把学生的信息成果全部分类保存、发布并交流,从而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激励学生的兴致,使学生更加自信,更加有兴趣。
总之,提升高中生的信息素养不能脱离现实,不能偏离课程标准,更不能违背教育规律。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停留在过去老的教学模式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让学生们去进行发明创造,充分运用高级思维能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的人才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要靠教师,更需要学生的参与,只有把以上各方面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章慧敏,傅德荣.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
[3]祝智庭,顾小清.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