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文献综述写作的三个重要阶段
论文文献综述写作的三个重要阶段
论文文献综述是学术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相关领域的了解程度,更是论文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将详细介绍论文文献综述写作的三个重要阶段:查找文献、阅读记录文献和撰写文献综述,帮助读者掌握高效、系统的文献处理方法。
一、查找文献
虽然不能因为浩瀚的文献而拖延写作时间,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关键的文献应尽力做到“竭泽而渔”,以穷尽的方式将核心和经典文献一网打尽。
文献的检索既不能太庞杂又不能太局限,在检索过程中,不同范围和不同层级检索词的设置可能会出现迥异的检索结果,检索本身就是一门学问,需要具备筛选和辨别的能力,并能根据结果不断调整,既要准确、恰切,又要广博、全面。
一个比较高效的方法是认真阅读重点文献后的参考文献,这不仅能帮你快速锁定该领域的其他核心文献,同时还能有效检验此前的文献工作做得是否扎实、准确。
文献的获取路径除了图书馆等传统纸媒外,当下的文献来源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在中、外各类搜索引擎和电子数据库的基础上,一些官网主页、学术论坛,甚至公众号和各类平台的学术推文等,已经成为获取最新资讯和文献的重要来源补充。
不同的学科领域,文献的获取有其各自的路径和特点。
二、阅读记录文献
对大部分学者来说,文献的查找和阅读是同步进行的,与论文写作一样,阅读文献的过程也是分层次、分阶段的,需要循序渐进、不断深入。
在整体泛读的基础上,根据文献的相关性和重要程度做初步的筛选和分级,很多看似重要的文献可能与你的研究并不相关,同时为了便于后期使用和进一步精读,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对文献做多重的分类和整理,虽是泛读也要着重关注文献的摘要、结语、理论框架和关键句。
在重点文献的精读中,关注的是文献的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以及文献的创新点与价值、行文风格及与相关文献的关系等。
借助各类记录软件,记录任何你认为重要的东西,将每一篇文献或某一类问题为单位进行详细标注和记录。
将同一主题的不同资料、方法、立场、观点、结论,以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以文字或图表的形式进行对比整合与结构化梳理。
三、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常以“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形式出现,作为论文开题和绪论中的既定部分,其目的是对既有文献做系统性的梳理,以明确论文选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避免重复性研究,体现了论文作者对该领域的认知深度。
通过文献综述,大致可以了解到该领域的概念、范畴、视角、思路,以及该论题的研究源起、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核心问题与已知结论等。
如果文献笔记做得扎实,文献综述便是水到渠成的事,只需稍加整合即可成文。
为了避免大量文献资料的罗列和堆砌,综述自身的叙述结构和展开逻辑非常重要。
可以以该领域的研究问题、研究范式、研究阶段、研究派别,以及文献的类型层次等为思路整合文献,综述的关键在于对文献的理解、提炼和评价,包含文献的价值与贡献,也包含文献的局限与不足。具体的整合方式:
- 观点导向:对该选题主要的观点、派别进行归类整合。
- 时间导向:依据该选题的发生、发展勾勒学术史的框架脉络和其中重要的时间节点。
- 问题导向:以问题为切入点,进行客观分析,同时引入自己的判断等。
顺利完成文献综述的标准是没有重要文献的遗漏、没有重要观点的误读,同时不是单纯的罗列、堆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