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无人机打开浙里农业新场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无人机打开浙里农业新场景

引用
中国广播网
1.
https://www.cnr.cn/zjfw/gstjzj/20250227/t20250227_527082508.shtml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推动了农业数字化转型。在浙江,各类农用无人机拥有量已超过6800架,不仅在植保、施肥等作业中大显身手,还在环境监测、农产品运输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展开螺旋桨、加入农药、规划飞行路线……2月25日上午,在浙江省某地的麦田旁,一位农机合作社负责人轻轻操纵手柄,“呼”地一声,一架植保无人机呼啸离地,迅速飞向麦田上空,均匀而精准地喷洒起农药。

“4台植保无人机一起作业,每天可以洒药、施肥2000亩小麦。”这位负责人说,纯人工作业,单人每天仅可完成40到50亩土地的打药、施肥。而使用植保无人机,四五天便可以完成全部作业,效率提升10倍以上,日常管理仅需五六个人。2020年,他承包的土地仅3000亩左右,农忙时需要近40人,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自2020年下半年引进植保无人机后,他不断“开疆拓土”,到去年底,承包土地已达9300多亩。

2月18日,在浙江省某地的高标准稻麦轮作田里,飞手在操控植保无人机进行施肥作业。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走进浙江乡村,各类“农业航线”十分忙碌:在平湖市广陈镇,无人机为种粮大户运送肥料,几分钟即送达田间;在武义县熟溪街道,操作员将有机肥装入容器,无人机按预设航线自动进行施肥作业;在遂昌县,当地企业自主研发拥有超200公斤载重能力的“浙林勇士”无人机,或在农田上空或是进入林木茂密之地,自如地喷洒农药、播撒种子、吊运肥料和毛竹。

而在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空天地一体化融合感知平台正在运行。点点鼠标,就可以调动90公里外的无人机执行飞防、监测等各项任务。

“数字基座打好了,无人机会越来越聪明。”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表示,“通过布设无人机机巢,结合智能导航等技术,无人机可以根据田间农情养分、病虫害程度,有效进行施肥、喷药等作业,还可应用到乡村环境治理、高标准农田测绘等领域。”

据统计,目前,浙江各类农用无人机拥有量超6800架。农业无人机飞手不乏月入过万元者,但人手依然紧缺。既玩得转飞行器又懂农业的复合型飞手成了香饽饽。“通过校企合作,开展企业订单班培训,培养出的复合型人才深受企业好评。”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空学院院长介绍,2022年6月,该校首批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踏入社会,根据学校跟踪调查,通过联合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率100%,用人单位满意率超过95%。

无人机在浙江乡间的日益繁忙,背后是浙江低空经济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新布局。近日,浙江省出台《浙江省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将在农业农村领域重点打造生产作业、监测、服务、运输、治理、农文旅消费六大低空经济场景,推动无人机“宜飞则飞、应飞尽飞”,鼓励在梨、香榧等特色作物上用无人机授粉和绿肥作物等播种,大力发展杨梅、山地蔬菜、水产等无人机短保鲜期、高附加值生鲜农产品“产地直达餐桌”低空运输服务。

根据方案,至2027年,全省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发展新基建、新应用、新格局基本形成,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农用无人机配置全覆盖,全省农用无人机保有量1万台以上,农用无人机作业面积6500万亩次以上,建设农业生产“低空+地面”一体智能监测点100个,无人机乡村巡查巡检村域覆盖率30%以上。

“未来,一定会越飞越好。”聂鹏程表示,一方面,在技术上,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器)等加速进步,将进一步带动农业农村遥感、作业、治理、服务等发展;另一方面,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经济蓬勃发展,从中央到地方的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政策红利将长期释放。

对于无人机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前景,这位农机合作社负责人也颇有信心。他告诉记者,今年计划引进多光谱无人机,它可以快速扫描大片农田,感知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及相关部位水分含量等重要信息,进而分析作物长势,相当于“给农田做CT”。而他承包的土地面积,也将突破一万亩。

本文原文来自央广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