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街頭 翻玩繽紛派對
狂野街頭 翻玩繽紛派對
郑子靖(左)分享西门町的街頭文化,展現台湾最具特色的涂鸦风采。
街舞者随着音乐即兴旋转、翻跳,整条街道彷彿随之舞动;腾空飞跃的滑板与极限单车,以破框而出的爆发力撼动街頭;涂鸦艺术则野生不馴地蔓延牆身,为城市刷上大胆色彩。台北的街頭不僅是次文化的遊樂場,更是让人尽情表达自我的舞台,展露這座城市最恣意奔放、也最具熱情活力的一面。
当街歌舞共享欢乐
街頭文化兴起于1970年代的美国,当时许多人会在公共场所拿出音乐器材播放歌曲,吸引群众随之起舞,享受狂野不羁的街頭派对。台湾多元艺术空间青年发展联合會副理事长郑子靖说,音乐旋律带动了街舞的热力释放,而舞动的身影则催生了作为视觉背景的涂鸦艺术,各式街頭潮流交会涌动,让所有人都能共享这份快乐,这种互相分享的精神正是街頭文化的核心所在。
源于美国嘻哈文化的饶舌、DJ、街舞、涂鸦为主要的街頭文化类型,郑子靖分享,早在1980年代就曾在西门町封街举行霹雳舞活动,年轻人随着音乐节奏当街起舞,展現青春活力。到了1990年代,喜爱街舞与音乐的年轻人每逢假日就聚集在西门町的万国大樓,"因为万国大樓二樓有DJ电台,大家都會围在玻璃窗外聆听DJ播放西洋歌曲,只要听到好听的歌曲就会当场跳起舞來。"
在数位资源尚未普及的时代,郑子靖与哥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甚至远赴美国及日本观摩、摄錄街舞活动,回台后并积极分享这些影片,将国外的街頭文化传递给更多同好。郑子靖提及,当时西门町的服饰店外常有DJ播放歌曲,吸引许多好手当街起舞,也因此聚集围观人潮在街頭玩成一片。
谈及街頭文化在台湾风行的关键,郑子靖认为与美式休闲服饰潮流的兴起息息相關,尤其是1990年代台北第一家美式二手服饰店进驻昆明街后,吸引美国、日本及各式潮流品牌跟进,逐步形成许多风格店家聚集的"美国街",加上当时影視娱乐的影响力,带动美式嘻哈文化流行,从展現个人风格的鬆垮衣褲打扮,到DJ、饶舌、街舞、涂鸦等艺术表现,以及滑板、花式篮球等街頭运动,这股文化浪潮渐渐在台湾青少年族群间蔓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街頭艺术增添城市色彩
街頭文化不仅是在青少年间流行的次文化,也可以是改变城市的力量。郑子靖认为,"一座具有美感的城市,应该是全民拥有的艺术素养,而且不一定要走入文化场馆才能获得美感体验,街頭文化正是一种公共艺术的体现。"
涂鸦即为街頭艺术文化的重要一环。郑子靖分享,自己年轻时从事涂鸦带有反叛意味,总想要藉此表达社会议题,后来意识到涂鸦也可以是一种艺术表现。大约17年前,他号召一群国内外艺术家,沿着刺青街店家的铁捲门创作涂鸦,开启了西门町的涂鸦文化。
艺青会自2009年进驻台北市电影主题公园后,也不定期邀请国外艺术家前来作画,如今电影主题公园及周边街區已成为涂鸦艺术的展示空间,一面面完整画作绵延街頭,牆上的签名、泡泡字、写实、卡通及漫画图案鲜艳吸睛,吸引众多旅客驻足欣赏。除了台北市电影主题公园,目前台北市在成美左、右岸、观山、美堤、溪洲、景美、龙山及迎风等河滨公园有8处合法涂鸦区让创作者发挥,也为台北的河岸带来不一样的风景。
郑子靖以艺术来定义街頭文化的价値,而此种文化力量也是改造城市的一种途径。他解释,相较於人声鼎沸的西门徒步区,地處较远的电影主题公园及周边的美国街、刺青街一带被称作"后街"。电影主题公园自2010年開始举办"后街文化祭",串聯滑板、饶舌音乐、街舞、刺青等主题活动及商圈店家,逐步为冷僻的街區带来热情活力,也翻转了当地的社区风气与生活环境。
台北市电影主题公园举办滑板体验活动,让大人小孩共享滑板运动的乐趣。(图/台北市电影主题公园)
街頭运动跨越次文化界限
除可作为改变城市文化的驱动力,原被归类为次文化的街頭文化,也逐渐受到大众认同而跃上主流舞台。以街道或公园为展演场地的极限单车、滑板及霹雳舞,陆续被纳入奥运正式比赛项目,来自街頭的野性魅力不仅席卷运动竞技的最高殿堂,也风靡了全球观众。
这股以强大爆发力突破边界的能量,也在台北街頭蓬勃滋长,越来越多的专业运动场地及大型极限运动赛事,反映这道驰骋街頭的潮流方兴未艾。内湖运动公园、美堤河滨公园及新生高架桥下运动场,不时可见热血青年翻玩滑板;台北市极限运动训练中心则有滑板、极限单车好手使勁在半空飞跃、翻转,奮力不懈挑戰極限,一次次開拓身體與心智的邊界。此外,在国家两厅院建筑外围、圆山花博公园、捷运中山站地下街爵士广场等地,都可见年轻学生随着音乐节奏大秀舞艺。
街頭文化的野性,始终来自打破框架、无懼挑战的精神,一代代年轻潮流在台北街頭挥洒创意与激情,持续为这座城市带来源源不绝的活力。
从事涂鸦艺术请善用台北市合法涂鸦区,进行极限运动并請注意安全及场地合适性。
极限单车好手在台北市极限运动训练中心大秀身手,展現惊人的技术与勇气。(图/台北市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