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藏在山水中的城市,“醉”美清远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13:5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藏在山水中的城市,“醉”美清远

广东清远也被称作凤城,关于这个名字,其实有着一段悲壮的人凤互助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北江洪水泛滥,江岸的一个小城被淹,百姓被困。
一位名叫张易的青年,撑着小艇到处救人。
当他经过一棵梧桐树下时,听到树上的巢里传来小凤凰惊恐的叫声,仿佛它们也知道危险降临。
洪水不停上涨,凤巢岌岌可危,善良的张易拼尽全力地把小凤凰转移到安全地点。
不料,小凤凰安全了,他却被洪水淹没了。
这一幕,恰好被觅食归来的母凤凰看在眼里。
为报答张易的救子之恩,母凤凰用自己庞大的身躯架在水流湍急的水面上,让被困的灾民踩着它的背逃生。
这是一场体力与洪水的较量,最后,母凤凰也因体力不支沉入了江底。
后来,人们为纪念这只凤凰,便把这里称为凤城。
南朝梁天监六年,梁武帝在中宿县置清远郡,清远之名由此而始。
自建县以来,清远是中原文化向岭南传播的前沿地。
清远山水相依,景色怡人。
唐朝韩愈感慨“吾州山水名天下”;刘禹锡赞美“惟有青山画不如”。
清远是一个有“料”的城市,它不仅有雄奇险峻的高山峡谷,有万木峥嵘的原始森林,也有奔腾不息的千古涌流,还有抱素怀朴的民族风情……
“广东绿肺”是它,“中国温泉之城”是它,“中国奇洞之乡”是它……
走进清远,体验它的雅韵与风情。

雅韵之风

在文人墨客热切的诗词里流淌

清远处于南岭山脉南侧,属广东东北部。
这里千里青山环绕,百里碧波相连,青山绿水相衬,令清远如若一颗璀璨耀眼的绿色明珠。
大自然像位专心致志的匠人,在清远这片土地上塑造了数不清的奇峻峡谷、山川河流,给这座城市增添了许多奇光异彩。
如千峰齐聚的西峰林走廊、蜿蜒崎岖黄腾峡漂流、天然梯级天子山瀑布、神秘瑰丽的连州地下河以及海拔1902米的广东第一峰等等。
而位于清远东北方北江三峡中最雄伟险峻的飞来峡,其名字来源于山间的一间寺庙。
传说,这寺庙一夜之间从遥远的安徽飞来并矗立于此,故名“飞来寺”,峡山则名“飞来峡”。
关于飞来寺的由来,在民间有多种说法,各具神秘。
其实,飞来寺建寺于南朝梁武帝普通元年,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
千百年来,层峦叠翠的峡山以及有神秘色彩的寺庙吸引各方来客在此驻足,留下文采斐然的诗句。
如初唐沈佺期的《游峡山》:
“览遍名山境,无如此峡山。
两峰支碧汉,一水抱清湾。”
唐开元宰相张说的《登峡山寺》:
“云峰吐月白,石壁淡烟红……
天香涵竹气,虚呗引松风。”
峡山位于北江之侧,在漫长的一段时间里,北江是中原与南粤交通的水上要道, 峡山也就成了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
北宋邵圣年间,大文豪苏轼被贬惠州,途经峡山时被其气势与景色吸引,逐下船游览。
北归时,他再次登岸落脚飞来寺,留下多篇诗文和题刻。
其中,《峡山寺》的首句“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更是流传千古。
后来,人们便把飞来寺前一线峡江称之为“凝碧湾”。
历史上,除了上述的几位文人外,唐朝的张九龄、韩愈,宋朝的杨万里,明朝的海瑞、汤显祖,清朝的袁枚等,都曾为飞来寺留下题咏。
那一字一句,如同一颗颗耀眼的星星,照耀着清远这座城市。
那些流淌在诗词里的时光,是清远愈发向好的引领者。

雅韵之艺

在民俗风情的欢乐中传承

清远是广东省最大的城市,也是省内少数民族占比最多的地方。
除汉族外,清远的少数民族包括壮、瑶、苗、侗等47个民族。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
可各民族的人们都热爱清远,他们敬山为父,爱水如母,在这片极度包容的土地上,吉祥和睦,安居乐业。
《瑶族舞曲》的故乡连南,住着瑶族同胞。
那坐落于800米山坡的南岗“千年瑶寨”,始建于宋代。
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古老的瑶寨,寨子堪称世界建筑奇观,还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十大最美村镇”。
岁月流走,独具特色的手艺不能丢。
在瑶族,一直流传着“沙腰妹爱绣花,不会绣花找不到婆家”的俗语。
瑶族女孩,从懂事起就开始学习刺绣,他们的刺绣不用打板、打图,世代靠口述手传,由母亲亲自传授或者乡里姐妹共同探讨进行。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莫瑶歌》中表示:
“蛮语钩輈音,蛮衣斑斓布。”
色彩鲜艳的服饰配上精致的刺绣,仿佛在表达瑶族人民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为纪念祖先、欢庆丰收,每年农历十月十六,瑶族民众就会举行“耍歌堂”民俗活动。
这天,瑶族人穿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刺绣服饰盛装出席。
连南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却有自己的服饰语言。
2009年,连南瑶族服饰刺绣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连南瑶族刺绣惊艳,连山壮族也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有傣族泼水节,而中国粤北连山则有壮族戏水节。
相传,七夕这天,天上的七仙女在银河沐浴嬉戏,银河水与人间溪河水汇流,壮乡河里的水会变得更加清彻;
采取饮用对健康有益,用于沐浴可消灾、除毒、驱邪、润肤、祛病、延年益寿等功效。
于是这天,壮族人们聚集到河里沐浴、戏水,以求平安吉祥、身心康健。
千百年来,壮族同胞一直保持着这种习俗。
此外,佛冈豆腐节、排摇开耕节、舞火师……一个个极具特色的民俗活动,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岁月漫漫, 这些民族民风活动愈发可贵,成为民族世世代代享用的精神资源。

雅韵之人

在人间烟火三餐四季里相聚

说到清远,绕不过的话题便是美食。
在“无鸡不成宴”的广东,“清远鸡”已然成为地方性代表。
自宋代开始,清远就已经有养鸡记载。
《清远县志》写道:
“鸡,近来交通方便,计小贩售卖各乡家禽之鸡,远销省垣,每年售价数万元,省垣以清远鸡为美,价比别处约高一成。”
与圈养的鸡不同,清远鸡放养在地势偏高、水源洁净、绿树成荫无污染的竹林或山林中,吃的是青草、鱼虾或虫蚁,喝的是山泉水。
故此,这里出产的鸡肉具有肉质嫩滑、皮爽骨香的特色。
至于鸡肉的做法各异,蒸煮焖煲都行,最简单也最受欢迎的当属白切鸡,只需在开水中三起三落烫熟,配上调制酱料,谁吃谁喜欢。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初次访问中国,就对国宴菜中的那碟清远白切鸡赞不绝口。
2010年,清远鸡获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2年,其又被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国宾馆选定为“国宴用鸡”。
清远鸡口感如此优秀,那土生土长的乌鬃鹅也不逊色。
据说也是在宋代,清远就有百姓饲养乌鬃鹅。
乌鬃鹅体型小,肉质紧实鲜美。
通常,人们会用它制作独具特色的鹅乸(母鹅)煲,这是当地很受欢迎的名菜之一。
而要制作味道鲜美的鹅乸煲,则要选用饲养约五年的老鹅作为食材,用这种比较老身的鹅才会越煮越香,韧劲十足。
特别在寒冬季节,来一锅色香味俱全的鹅乸煲,感觉整个人都热乎起来,仿佛吃的不是鹅,是温度。
乾隆年间,清远东陂镇的一位村民偶然发现用盐腌制猪肉晾干后味道独特,这项工艺便流传开来。
民国元年,又有人在这项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
他们把腌肉放在凉棚里晾晒,晚上五更天将肉从棚里移到棚外吹风,日出后又将肉收回凉棚,如此反复晾晒至肉风干。
彼时,猪肉咸香可口、香飘四溢,这就是著名的东陂腊肉。
上个世纪30年代,东陂腊肉就已远销海外。
连州除了东陂腊肉,还有东陂水角,连州菜心、丰阳牛肉干……
一款款富有久远历史的美食,如若这个城市的烟火,让远道而来的游子或远程归途的返乡人有了归属感。
清远,是一个藏在山水中的美食之都。
时光久远,情深不变。
生活里的烟火气,隐藏在人的乡愁里,一年四季,一日三餐,食即是聚,聚即是睦。
和睦友好,岁岁年年。

若想在繁华都市中寻找一片宁静,清远应是首选。
此有古色古香的凤城街角,淡雅清新的风景胜地,以及别致优雅的山水特色……
在城中一隅静坐,那山软水温之感扑面而来,生命中的烦扰随风飘远,还有什么比此刻的放松更让人惬意?
清远,是一个“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画中”的城市。
曾有游客由衷感慨:
“清远,是择一城终老的地方。”
劳逸结合,才是人生。
工作之余,相聚清远修心养性,然后,再以更好的状态踏上征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
藏在山水中的城市,“醉”美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