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瞎许愿啦!“七星连珠” 的真相大揭秘
别再瞎许愿啦!“七星连珠” 的真相大揭秘
最近,“七星连珠”这一话题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热潮。不少人都在讨论2025年2月28日前后即将出现的这一天文现象,甚至有自媒体将其渲染成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罕见奇观。那么,“七星连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它真的那么罕见吗?让我们一起来揭秘这个神秘的天文现象。
在我们的夜空中,有位置相对固定的恒星,还有在群星间“流浪”的行星。中国古代将肉眼可见的五大行星,按照五行命名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有时也会把太阳和月亮视为行星,合称为“七曜”。
到了现代,太阳系行星的定义变为围绕太阳轨道运行的天体,地球成为大行星之一,后来又发现了天王星和海王星,就有了如今所说的 “八大行星”(冥王星在 2006 年被划出大行星行列)。所以现在说的“七星”,指的是地球之外的七大行星。
2025年2月底3月初的“七星连珠”示意图。图片来源:北京天文馆
而“连珠”,指的是我们看到的夜空天象。古代人所说的“五星联珠”或“五星聚,可不是简单的五星同时出现,而是要求它们在较小的天空区域内靠得很近 。古人认定的“五星连珠”,要求五星聚集在黄道东西 10 度的范围之内,这种情况极其罕见,据现代天文计算,过去6000年里仅发生过9次,数百年才会出现一次。
现在网络上常说的“七星连珠”,定义就宽泛多了。像2025年2月28日即将出现的“七星连珠”,只是七大行星同时出现在夜空,东西跨度达117°,横跨了大半个天空。
网上不少消息称这次“七星连珠”是77年一遇 ,错过这次就要再等很久。这个说法让很多人觉得这次的天象十分难得,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77 年一遇”的说法源于一种统计方式,从公元1年至3000年,以七颗行星的张角小于 30° 为标准,“七星连珠”大约会发生39次,平均下来约77年出现一次 。但这次2025年2月28日前后的 “七星连珠”,行星的张角达到了117°,远远超过了30°的标准。
要是把张角条件放宽,“七星连珠”出现的频率就会高很多。有科学家计算过,从公元前3001年到公元3000年这6000年间,当张角在5°以下时,“七星连珠” 仅发生3次;而当张角扩大到10°,“七星连珠”就有52次 。像这种张角较大、条件宽松的 “七星连珠”,三五年就可能出现一次 。比如 2022 年 6 月中旬就出现过一次“七星连珠”,当时七大行星的张角为91°,排列得比这次还要紧凑,观测条件也更好 。所以说,这次“七星连珠”并不是什么77年一遇的罕见天象。
2022年6月初的“七星连珠”示意图。图片来源:北京天文馆
而“连珠”现象将在蛇年轮番上演。除了2月28日晚的“七星连珠”,4月15日凌晨会上演“四星连珠”:海王星、水星、土星和金星排成一列;8月11日凌晨上演“六星连珠”:水星、木星、金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土星。8月12日至13日,金星与木星将超近距离“同框”。
而且“七星连珠”对地球也完全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其他七大行星的质量相比太阳太小、距离相比月亮太远,即使把它们加在一起,对地球的引力与潮汐力作用也远远不及太阳和月亮。
2025年2月28日前后上演的“七星连珠”,参与的行星自西向东分别是土星、水星、海王星、金星、天王星、木星和火星,它们会在黄昏日落后不久现身 。从最西端的土星到最东端的火星,张角达117°,横跨了大半个天空 。但实际上,想要用肉眼看到全部七颗行星并不容易。
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亮度极低,肉眼几乎不可见,需要借助天文望远镜才能一窥它们的身影 。土星和水星由于距离太阳较近,会淹没在黄昏的天光中,观测难度较大。
所以,大概率我们肉眼可见的只有金星、木星和火星这三颗行星。金星亮度较高,非常容易被注意到;木星体积巨大,也较为显眼;火星的颜色独特,呈橙红色,在夜空中也比较容易辨认。
如果你对 “七星连珠” 感兴趣,想亲眼观测这一天象,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选择合适的观测时间:2025年2月28日前后几天,黄昏日落后不久,都是比较好的观测时间 。不过要注意,不同地区的最佳观测时间会有所差异,你可以提前查询当地的天文信息,确定具体的观测时间 。
挑选合适的观测地点:要选择视野开阔、没有遮挡的地方,比如郊外、山顶等 。同时,尽量避开城市的灯光干扰,找一个光污染少的地方,这样能让你看得更清楚 。像西藏的阿里暗夜公园,就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光污染极少,被誉为全球最佳天文观测地之一,非常适合观测 “七星连珠” 。
准备观测工具:如果你只是想用肉眼观测,那只要天气晴朗,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就能看到金星、木星和火星这三颗行星 。要是你想看得更清楚,观测到天王星等暗弱行星,可以准备一台双筒望远镜或者天文望远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