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精拓《雲麾碑》李北海書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精拓《雲麾碑》李北海書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8/18/10886293_1134407196.shtml

《雲麾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邕撰文书写的碑文,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亦称《李思训碑》。碑文记载了李思训的生平事迹及其功名仕宦的重要活动,立于唐代右武卫大将军李思训(653-718)墓道,在今陕西蒲城桥陵。










碑文内容的史料价值

《雲麾碑》主要记述了唐代宗室李思训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家族背景、政治地位以及他在军事方面的贡献。这些信息对了解唐代宗室的政治动态和军事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例如,碑文中提到的李思训的官职变迁、获得的荣誉以及参与的重要战役等,都是研究唐代政治军事史的重要线索。

通过《雲麾碑》中对李思训个人事迹的描述,我们可以窥见唐代社会的某些侧面。例如,碑文在记载李思训的绘画造诣时,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艺术的评价和艺术家的社会地位。此外,碑文中可能隐含的关于唐代礼仪、宗教、风俗等方面的信息,也是研究唐代社会文化的珍贵资料。

书法艺术的研究价值

《雲麾碑》的书法艺术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李邕在这块碑上的行书创作,被后人推崇备至。碑书的瘦劲、凛然有势、结字取势纵长、奇宕流畅等特点,不仅是对李邕个人书法风格的展示,也为研究唐代书法艺术提供了典范。

文化传承的意义

《雲麾碑》作为李邕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化传承的意义不容小觑。它不仅体现了唐代书法艺术的高度成就,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对《雲麾碑》的研究和学习,可以促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传承。

清代的流传情况

在清代,书法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形式,书法家们对于《雲麾碑》的推崇体现在多个方面。梁巘是清代书坛由帖入碑转折点的极重要书家之一,他的书法造诣远胜于政治成就,与梁同书、梁国治并称“三梁”,与孔继涑并称“南梁北孔”。梁巘的书法润泽而骨肉停匀,他的行草书线条瘦劲,节奏、旋律不激不厉,风规自远。在他的著作《承晋斋积闻录》中曾言“李北海《云麾碑》横逸已极,……王缙、苏灵芝诸人皆不及也。北海逸气生动,通身贯注,裴修所谓书中仙手者也,且有英雄盖世之概。其对北海的推崇,据其'米海岳行法多出自李括州,余即以米行法临《云麾碑》。从流溯源,自是得门而入。’亦可见其法学李邕。”

清代书法家梁巘的《临云麾碑册》是一份重要的书法作品,它不仅体现了他对《雲麾碑》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也展示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高超技艺。梁巘的书法风格深受李邕《云麾将军碑》的影响,他的作品在清代书法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临云麾碑册》的释文显示了他的书法技巧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这些特点使得他的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得到了高度评价和认可。

《雲麾碑》不仅是书法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书法家们追求创新和自我表达的灵感来源。例如,蒲城明代书法家王进德为了学习《雲麾碑》书法,每天早出晚归,这种对经典的执着追求和深入研究,体现了《雲麾碑》在当时的教育和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雲麾将军碑》的石碑本身也历经沧桑,但幸运的是,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尽管石碑在历史上曾遭受破坏,但到了清代,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对它的保护。例如,碑楼在1957年进行了重建,以保护石碑免受进一步的损害。此外,为了防止拓片者故意损坏石碑上的文字,文物部门不得不在石碑旁边安装了先进的摄像头进行监控。

宋拓本的价值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宋拓唐云麾将军李思训碑》,新00045738,唐李邕撰并书,唐刻,宋拓,装裱成册,共22页,每页纵31.6厘米,横22.2厘米。有梁鼎芬题签,朱翼庵题跋,钤“何厚琦”、“子彰”等印15方。为“艺”字未损本。

此碑为李邕44岁时所书,用笔清劲,犹是盛唐风范,为历代书家称道。明王世贞评述“李北海(书)翩翩自肆,乍见不使人敬,而久乃爱之,如蒋子文佻达好洒丹青,竟为神也。”

此碑下半部字迹被凿损,上半部字迹较清晰。宋陈思《宝刻丛编》,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等书著录。

宋拓本拍卖信息

拍品编号 71694105 买家佣金比例 5% 原刻拓本
当前价无人出价
起拍价¥288888
最小加价幅度¥20
配送至北京市 东城区
运费快递 ¥ 23.00
已结束
收藏
开始时间2024-03-21 22:22:00
结束时间2024-03-24 22:27:00
出价次数0 次
浏览次数109 次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图片10
图片11
图片12
图片13
图片14
图片15

拍品详情

拍品分类: 碑帖 > 普通拓本
拍品分类: 碑帖>普通拓本
特色: 原刻拓本
传拓年代: 不详
碑刻年代: 隋唐五代
装帧: 经折册
尺寸: 25 x 15 x 3.5 cm (长 x 宽 x 高)
数量: 1
品相: 八品

品相描述:
详情描述: 宋 搨 雲 麾 碑
多名家題簽題跋,墨色烏亮,錘拓精良,經折裝特厚1冊全,極為珍貴。
钤印:穆、六田、笃里、裕、竹林何之、竹林何子衣书画珍藏印记、王家鼎、萤生、铁隍
题签:宋拓云麾碑,半亩寄庐
题跋:1.穆儒丐:丁卯春,余得此碑于潘阳南市,墨色黝然,古香扑鼻,或即所谓南宋乌金拓也,较以坊间影印宋拓本,是本且超彼本而上不啻倍蓰也,「寻拜右羽林卫大将军」之「拜」字影印本作「科」字,是知彼本已有挪移填补之字,惟此本微泐之字间有被妄人用墨描补为可恨耳,然无伤也,戊辰重装,即因识数语,为半亩寄庐之墨宝。穆辰公识。
2.王家鼎:此碑精神墨气断为宋拓无疑,六田书家得此可宝也。戊辰二月王家鼎观并题。
3.谈国桓:烟云出没金铁林,翔书家之上乘也,此刻原本损蚀特甚,而字里行间精神奕奕,不翅下真迹一等,毡蜡亦极古雅,绝非元明以后拓本顷见,两舲中丞所藏法华寺碑,青藤老人定为宋拓,两之相较,纸墨无异,然填补病疾其小存者耳。戊辰三月,辰公方家属国桓题。此拓为穆儒丐购于民国十六年,并民国十七年重装,穆儒丐、王家鼎、谈国桓将之定为宋拓。《云麾将军李秀碑》立于唐天宝元年,李邕撰文并行书,原碑在河北良乡,后毁,残石改成柱础,明嘉靖间宛平令李荫访得柱础六块(约三百余字),筑室砌于壁间,「六础本」已极少见;明万历间王惟俭携四础归汴,途中没于黄河,清康熙三十一年京兆尹吴涵将幸存二础移至北京文丞相祠内保存,惜字已十分漫漶。此本捶拓清晰,损字较少,颇为珍贵。
提要:此拓穆儒丐、王家鼎、谈国桓将之定为宋拓。《云麾将军李秀碑》立于唐天宝元年,李邕撰文并行书,原碑在河北良乡,后毁,残石改成柱礎,明嘉靖间宛平令李荫访得柱礎六块(约三百余字),筑室砌于壁间,「六礎本」已极少见;明万历间王惟俭携四礎归汴,途中没于黄河,清康熙三十一年京兆尹吴涵将幸存二礎移至北京文丞相祠内保存,惜字已十分漫漶。此本捶拓清晰,损字较少,颇为珍贵。
藏者简介:1.穆儒丐,北京人,满族作家,原名穆笃哩,穆都哩在满语中的意思是「辰」,所以也称为穆辰公,号六田,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达六年,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北京》、《琵琶记》等。
2.谈国桓,字铁隍,辽宁沈阳人,张作霖重要幕僚,民国二十年任热河省政府秘书长。
著录:1.《善本碑帖录》P130,中华书局,1984年。
2.《增补校碑随笔》P374,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
3.《碑拓鉴别图典》P638,文物出版社,2010年。

精拓《雲麾碑》李北海書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