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帝王爱情的颂歌
《长恨歌》——帝王爱情的颂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题材,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优美的形象,展现了这段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
《长恨歌》作于唐元和元年(806),当时白居易正在整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诗中以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描绘了这段凄美的爱情悲剧。
这首诗中的一些句子成为了千古名句: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杨贵妃以其"极善歌舞,邃晓音律,智算警颖,迎意辄悟"的才艺和智慧,赢得了玄宗的宠爱。而玄宗也竭尽所能地满足她的各种需求,从吃荔枝到为她专门打造衣服和首饰的匠人多达一千多人。
白居易笔下的李杨爱情带有浓厚的理想色彩,他以同情的态度赞颂了这段爱情悲剧。而洪升的《长生殿》则更进一步,将歌颂生死不渝的爱情作为基本主题,让人们能够从更客观公正的角度去看待这段历史。
李杨之间的爱情是真挚的,尤其是杨玉环,可谓达到痴情的地步。作者"歌颂了他们美丽而崇高的灵魂,歌颂了他们爱情的胜利"。这种爱情理想便是"真挚专一","富于牺牲精神"。同时,作品也通过总结爱情悲剧来劝戒统治者,昭明穷奢极欲必祸败随之,反对纵欲主义倾向;另一方面又通过总结爱情悲剧而表现兴亡之叹,寄寓了深层的爱国情感。
在《长生殿》里,李、杨的爱情是纯洁的。他们于七夕之夜向牛郎织女双星发誓要永远相爱。杨贵妃流着眼泪乞巧。当唐玄宗问她流泪的原因时,杨贵妃答道:"妾想牛郎织女,虽则一年一见,却是地久天长。只恐陛下与妾的恩情,不能够似他长远。"因此,受了感动的唐玄宗就发出了山盟海誓,说"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誓绵绵无绝期",爱情之花终于完全绽放。
安史之乱后,玄宗移葬杨贵妃。在挖坟墓时,发现她所佩的香囊还在。玄宗睹物思人,泪流满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玄宗每每看到贵妃的画像,都要伤心落泪。所以在<长生殿>里,使得这一对有情人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最终在仙界实现了他们的誓言"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