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七大门派之温补学派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七大门派之温补学派

引用
1
来源
1.
http://m.cndoct.com/knowledge/info-11106.html

温补学派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以研究脾肾及命门水火的生理特性与病理变化为核心,强调脾胃、肾命阳气对生命的主宰作用。该学派自金代创立以来,经过历代医家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学术体系,在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形成

温补学派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金代的李东垣,但其理论体系的确立则主要归功于明代的薛己。薛己在继承李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肾和命门的病机,从阴阳水火不足的角度探讨脏腑虚损的病机和治疗,强调脾胃和肾命阳气对生命的主宰作用,善用甘温之品,建立了以温养补虚为特色的学术体系。

张景岳是温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薛己的学说,并提出了“阳重于阴”的观点,强调温补命门的重要性。张景岳的著作《景岳全书》系统总结了温补学派的理论和实践,为该学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发展

在温补学派形成后,多位医学家对学派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薛己受李东垣、王冰、钱乙的影响,重视脾胃与肾命,临证时注重调理脾胃、滋补肾命,擅长应用温补,为明清温补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孙一奎在薛己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将疾病的原因大多归责于下元不足,治疗时偏重于使用温补法,进一步发展了该派系学说。此外,赵献可、张介宾、李中梓等人也对温补学派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状

随着地球气候变暖,理论上因阳气虚弱导致的疾病应该减少,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代男性阳痿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女性宫寒的比率也在上升,这些新的寒邪所致疾病仍然需要温补派的治疗。

历史上,由于瘟疫肆虐导致了温病学派的兴起,从而终止了温补派在中医历史上的绝对主导地位。时至今日,除了东北等局部地区外,温补派在中医领域的主导地位已经不再,但在特定疾病的治疗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