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南坪:村民自发修路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利川南坪:村民自发修路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2024年,南坪乡五谷村在"全市清洁家园行动"的号召下,以15组为试点,率先开启了村庄道路升级改造的序幕。村民们积极响应,主动集资,将原本3.4米宽的水泥路扩宽至5米,并铺设了沥青路面,完成了1公里的道路黑化工程。这一成功实践不仅提升了村庄的交通条件,更为其他小组树立了榜样。尤其是五谷村13组,在15组的示范效应下,迅速行动,展现了强烈的集体行动力和责任感。
2025年2月11日,五谷村13组的修路现场热闹非凡。尽管平日里小组在家的村民仅有二三十人,但消息一经传出,城里的、周边的村民纷纷赶回,当天到场参与修路的村民多达70余人。五谷村党总支书记叶林一边忙碌着搅拌水泥浆,一边介绍:"大家都很积极,修路不仅是改善交通,更是为了美化家园,提升生活质量。"
13组的行动速度令人瞩目。从召开小组会议到完成筹资,再到项目动工,整个过程不到24小时。小组长向智清回忆道:"腊月二十六开会,腊月二十七近14万元的筹资款就到位了,紧接着村民们就开始挖路沿、整路基。"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13组小组理事会还邀请了村内长期从事道路建设的专业人士进行测算,最终决定将小组内1500米的路从3米扩宽至5米,预计材料费用为14余万元。除去30位村民率先捐赠的37000元,剩余的10余万元缺口由全组205人按每人500元的标准分摊。令人感动的是,消息一经发布,村民们无需动员,便主动上交了筹资款。小组理事会会长李书海感慨道:"根本没有遇到任何困难,大家都非常支持,积极性很高。"
春节期间,13组的村民们仅休息了5天,正月初五便迫不及待地复工。67岁的村民李书宽重拾泥瓦工的"老手艺",蹲在地上熟练地挥舞着铲子,将路面抹得平整光滑。专业木工张朝安也放弃了外出包工的计划,留在家中做起了"义工"。即便是五保户、肢体二级重残的古先锋,也坚持到工地参与劳动。退休村干部张朝灯一边干活,一边为小组的未来发展谋划:"早点修好路,才能早点发展产业,带动小组致富。"
在修路过程中,村民们不仅出工出力,还主动让出土地用于扩宽路基。村民张朝平一家不仅让出门前的菜地,全家四口人更是全部上工,连正在上大学的小儿子也成了"寒假工"。年仅9岁的小余也跟随大人们一起劳动,虽然年纪小,但她已经懂得了责任与担当:"妈妈要给所有人做饭,我就来帮忙,虽然不知道做的是啥,但看大人们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短短10天,13组便完成了1500米的路基扩宽和3处急弯的清障工作,进入了路面浇灌硬化阶段。五谷村党总支书记叶林对此感到既高兴又自豪:"我们要抓紧工期,尽快完工,因为11组、12组、16组等其他小组也纷纷提出申请,准备行动了。"13组的成功经验不仅为五谷村其他小组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更激发了全村村民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
这场由村民自发组织的道路升级行动,不仅改善了村庄的基础设施,更凝聚了村民的向心力,展现了新时代农村集体行动的强大力量。五谷村的实践,无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