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存亡之战》三大看点,神秘之战、神秘之师、神秘战术
《志愿军:存亡之战》三大看点,神秘之战、神秘之师、神秘战术
《志愿军:存亡之战》将于9月30日上映,聚焦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铁原阻击战。作为《志愿军:雄兵出击》的续集,该片将展现六十三军这支神秘之师在五次战役中的英勇表现和独特战术。
《志愿军:存亡之战》定档9月30日上映,这是延续《志愿军:雄兵出击》的第二部同系列电影作品。
片名从字面上看至少有战略和战术两层意思,战略上是指抗美援朝战争,这是关乎国家民族存亡的立国之战,战术上则是指五次战役中的铁原阻击战。
对于熟悉历史和军事的人来说,铁原阻击战和六十三军都不神秘,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由于铁原阻击战在过往影视剧中较少出现,就显得有些神秘了。
因此,《志愿军:存亡之战》三大看点就是神秘之战、神秘之师和神秘战术。
一、神秘之战
一般说起抗美援朝战争,受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影响,国内大部分观众比较熟悉的是前期二次战役中的松骨峰战斗和后期上甘岭战役。
实际上,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一共有11次大型战役,其中前五次战役是决定性的,基本上一举奠定了抗美援朝的最终结果和朝韩最后的版图。
近些年,随着抗美援朝题材影视剧的不断涌现,国内观众开始慢慢了解更多可歌可泣的战斗,电影《长津湖》描写了二次战役中的东线战场,电视剧《侦察英雄》再现了一次战役中的东线黄草岭之战,电影《狙击手》刻画的则是抗美援朝中期的冷枪冷炮运动。
《志愿军:雄兵出击》主要围绕一次和二次战役展开,将重点放在了入朝首战温井之战和二次战役中的松骨峰、龙源里、三所里之战。
《志愿军:存亡之战》的历史背景是三次战役到五次战役,这几次战役中在军史上比较有名的有汉江阻击战、横城反击战、砥平里之战、一八零师之败和铁原阻击战。
从战果上看,三次战役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四次战役有胜有败,五次战役前期比较顺利,后期面对敌军反击出现了混乱导致一八零师的惨败,最终志愿军依靠惨烈的铁原阻击战挡住了敌军的疯狂反扑,保住了前五次战役的成果。
可以这么说,前五次战役奠定了抗美援朝最终的结果,五次战役则是前五次战役的收尾,在五次战役中最关键的战斗就是铁原阻击战,如果这次战斗失败,志愿军将后退几百里无险可守,在前五次战役获得的胜利成果将会大打折扣,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走向影响极其深远。
可能由于五次战役高开低走和一八零师惨败这些因素,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铁原阻击战并不很热门,这就导致了铁原阻击战在军迷和历史爱好者眼里地位很高,但在大多数普通观众那里却蒙上了一些神秘面纱。
二、神秘之师
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有五个批次志愿军入朝作战,一共有27个军共计85个师,同样受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影响,“万岁军”三十八军名气最大,打了上甘岭战役的十五军同样威名赫赫,其他主力部队如三十九军、四十军、二十军、二十七军、十二军、六十七军以及五十军也都各有代表性战斗。
在27个军当中,单论战绩的话,一共毙伤俘敌三万两千多人的六十三军位居中游,该军在朝鲜战场最佳代表战斗就是铁原阻击战。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铁原阻击战意义重大,但六十三军在普通观众那里同样名气不大,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六十三军前身是华北军区第三纵队,往前推是晋察冀野战军三纵,再往前则是冀中纵队,由于各方面原因,华北军区部队没有成为第五野战军,这就导致名气和影响力没有四大野战军那么大。
华北军区部队在解放战争中没有华野、东野、中野和西野那么多经典战例,在三大战役中只在平津战役中亮相还不是主力,所以华北军区各部队确实名声不显。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六十三军在铁原阻击战中居功至伟,但在此之前的一八零师惨败过程中,从一八零师右翼撤退的六十三军多多少少也有一些责任。
此外,六十三军军长傅崇碧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之前在名将如林的我军战将中同样名声不大,在1955年授衔中被授予少将。
因此,不论是部队历史还是文学影视作品宣传上,六十三军相对于三十八军、十五军等天下名军,在普通观众那里也有些神秘之师的感觉。
三、神秘战术
在五次战役后期,面对疯狂反扑的美军,全线后退的志愿军必须扼守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铁原,而这个关键点同样是敌人重点进攻的区域。
六十三军在五次战役前期减员严重,此时只剩下两万多人,而美韩军则集中主力四万多人,敌众我寡不说,火力配置更是天壤之别,但面对此时纷纷后退和急需休整补给的各部队,六十三军接到的命令是“就算全军打光,也要坚守阵地10-15天”。
如果按照普通防御作战的战术,面对士气正旺、装备精良且人数占优的美韩军,坚守十天到十五天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但命令又是死命令,不管牺牲多大都要完成。
为此,六十三军一八九师用铁血大无畏的精神打出了一个很难被其他部队复制的防御战术,被一些战争研究学者称之为“飞舞的链条”,
一八九师将全师战斗人员分成二百多个战斗小组分别坚守二百多个小阵地,执行坚守到底的任务。
美军面对二百个多防御阵地难以使用他们擅长的快速突进,为了保证自己的侧翼和后方安全,他们必须将每个小阵地彻底拔除才能放心大胆前进,但这将大大迟滞他们的进攻速度,用美军一位军官的话说,他们仿佛陷入了无法发力的阵地沼泽,总是找不到核心目标,但又发现目标到处都是,只能硬着头皮一个一个目标去打。
为什么说这种战术难以复制,因为坚守每个小阵地的战斗小组都必须坚决执行“人在阵地在”的任务,每一个阵地的丢失意味着每一个战斗小组都要战斗到最后一刻,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并不是每一支军队都能具备的。
在坚守阵地同时,六十三军还抽调战士对美韩军阵地进行夜袭和反突击,不断拉扯对方,将敌人牢牢困在铁原一线。
六十三军用全军为代价为兄弟部队争取了重新集结休整的时间,铁原阻击任务完成后,志愿军全线反击将美韩军击退,保住了前五次战役的胜利成果。
《志愿军:存亡之战》用一部电影再现朝鲜战场上那场神秘的战斗、神秘的部队和神秘的战术,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