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阿凡达》原型取景地——张家界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阿凡达》原型取景地——张家界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124/19/54793027_1145265045.shtml

张家界地貌是砂岩地貌的一种独特类型,以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在地质作用下形成了以峰墙、方山、峰林、峰丛等为主的地貌景观。这种地貌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脉腹地,在张家界市境内最为典型,因此得名。电影《阿凡达》中的哈里路亚山,其原型就取景自这里。


张家界地貌景观


《阿凡达》中的哈里路亚山原型

在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区的中心部位,集中分布了3000多座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峰柱,密集程度令人惊叹,这么大规模的奇峰景观在世界上都极为罕见。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区的峰柱群

张家界地貌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形成物质基础,重点是外力沉积

大约在3.8亿年前(泥盆纪中后期),这里还是一片滨海,大量碎屑物质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压实,形成了500多米厚的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的主要成分是石英(二氧化硅),含量通常超过95%。莫氏硬度约为6.5-7,属于偏硬的范畴,锤击时声音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基本无吸水反应。

第二阶段:地壳抬升+外力风化侵蚀

大约在3.5-2.9亿年前(泥盆纪晚期),当地发生了地壳抬升,石英砂岩从此出露地表,接受了较长时间的风化侵蚀。这个阶段,山地底部形成了红色的铁质风化壳(俗称“铁帽子”)。

第三阶段:地壳下沉+外力沉积

约在2.85-2.1亿年前(二叠纪、三叠纪时期),地壳下沉使张家界再次变为海洋。不过,与前一次不同的是,这回张家界沉积的是的石灰岩,覆盖在了原有砂岩的上部。

第四阶段:地壳再次抬升,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

约2亿年前(三叠纪晚期),这里又经历了地壳抬升运动,使张家界再次升为陆地。此前形成沉积岩层又出露地表。抬升过程中岩层发生了断裂、变形,内部形成了大量节理(裂隙)。


张家界地貌的节理(裂隙)

第五阶段:为地壳稳定期,外力夷平作用典型

大约在6500万-3000万年前(古近纪),这个时期这里的地壳相对稳定,隆起的山体经风化剥蚀、削高填平,形成了海拔1200米左右的夷平面。

第六阶段:地壳抬升+外力侵蚀+重力崩塌

约2300万-260万年前(新近纪第四纪初),喜马拉雅山运动使张家界强烈抬升。以流水为主的外力,沿着垂直节理(裂隙)不断冲刷,再伴随着重力崩塌,一步一步将石英砂岩切割侵蚀,逐步形成了方山、石墙(峰墙)、峰丛、峰林(石柱)、孤峰残林等奇特的地貌景观。

其实,不只是张家界地貌,一般以沉积岩为物质基础演变而来的地貌,大致都遵循这样的形成规律——地壳下沉后,会出现外力沉积;而地壳抬升后,就会伴随着外力侵蚀。在足够长的时间里,这个过程可能会经历多次重复,就像张家界地貌的形成,也经历了多次地壳的下沉和抬升。

地球上的地貌景观千变万化,咱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出一般规律,这样就能化繁为简,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发展过程。

最后,要提醒一下,张家界地貌并不是只在张家界才有。目前,这种地貌类型已经得到国际广泛认可,世界上其他地区发现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也都可以称作张家界地貌。而且张家界这个地方也不是只有张家界地貌,还分布有喀斯特(岩溶)地貌等其他的地貌类型。

参考资料:《地球》2024年第4期 张希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