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gushiwen.cn/mingju/juv_c731c2958969.aspx

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订鬼》一文中,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观点:鬼魂的存在并非由已故人的精神构成,而是由人们的思维和想象所塑造的。这一观点在今天看来,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心理学价值。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出自两汉王充的《订鬼》

在这个世界上,鬼魂的存在并非由已故人的精神构成,而是由人们的思维和想象所塑造的。那鬼是如何诞生的呢?通常是由于疾病。当人生病时,担忧和恐惧会萦绕心头,这种情绪或让他们看到所谓的鬼魂。大凡人们不得病就不害怕。所以得了病卧床不起,就害怕鬼来。害怕就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眼睛就会恍惚看到鬼影。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病痛恐惧,妄见之也。初疾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身自疾痛,见鬼之击;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古文岛APP客户端立即打开

译文及注释

在这个世界上,鬼魂的存在并非由已故人的精神构成,而是由人们的思维和想象所塑造的。那鬼是如何诞生的呢?通常是由于疾病。当人生病时,担忧和恐惧会萦绕心头,这种情绪或让他们看到所谓的鬼魂。大凡人们不得病就不害怕。所以得了病卧床不起,就害怕鬼来。害怕就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眼睛就会恍惚看到鬼影。

伯乐学习相马,仔细观察,所见无非是马。宋国的庖丁学习解牛,三年后就看不到活牛了,所见都是待解的死牛。这说明他们的专注和技艺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人的幻觉也是一样的道理。人生病时看到鬼,就像伯乐看到马,庖丁看到牛一样,都是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结果。伯乐和庖丁所见的并非真正的马和牛,那么病人所见的也并非真正的鬼。

病人病情严重,身体疼痛,就会觉得有鬼拿着棍棒殴打他,甚至看到鬼拿着锁链站在床边。这些都是因为病痛和恐惧产生的幻觉。刚生病时会害怕鬼来,病情严重时会害怕鬼发怒,身体疼痛时会觉得被鬼击打,这些都是因为过度的想象和心理作用,并非真的有鬼存在。

人的专注和想象,有时会通过眼睛看到,有时会通过耳朵听到,有时会通过嘴巴说出来。通过眼睛看到,就会看到鬼的形状;通过耳朵听到,就会听到鬼的声音;通过嘴巴说出来,就会讲述鬼的故事。白天可以看到鬼,晚上睡觉时可以听到鬼的声音。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如果感到害怕,就会梦见有人坐在床边哭泣。无论是醒着看到还是睡着听到,都是因为精神的作用;害怕和想象,都是同一个原因造成的。

创作背景

秦汉时期,求仙、鬼神迷信等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经派方士为他们寻求仙药,幻想长生不老,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为神化封建皇帝和麻痹人民,也宣扬迷信思想。他说,天是有意志有感觉的最高主宰,而皇帝是“天子”,代表天意统治人,因此皇帝行德政,天就用风调雨顺来嘉奖他;皇帝无道,天就降临灾害来惩罚他。这种天人感应论,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王充针对这种思想,写了《订鬼》这篇文章,以科学的态度来解释鬼神现象,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赏析

文章用先提出论点,然后再层层论述证明的演绎法,共分四段。

第一段里,作者直截了当地表达了他对鬼的系统看法,并在论述观点时巧妙地插入了一句反问,这种自问自答的方法使得文章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有一种引人注目、振人思维的效果。这段文气犹如江河滔滔而来,让人感觉毫不间断。形成这样的文势,主要是由于作者运用了排比句式,如“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等,这些句子结构相同,语气连贯,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第二段引用先秦古籍中的材料,说明人在思想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会出现幻觉。作者用伯乐相马和庖丁解牛的例子,说明人在高度集中注意力时会产生幻觉,进而解释了人们在生病时为何会看到鬼魂的现象。这个例子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第三段联系日常生活的实际,进一步说明畏惧见鬼的论点。作者通过描述病人在不同病情下的心理状态,说明了人们在生病时看到鬼魂的现象。这个例子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末段从人不生病却见鬼的角度加以说明。作者通过描述人在不同情境下产生的幻觉,说明了人们在生病时看到鬼魂的现象。这个例子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简析

“订鬼”即订正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对鬼的认识,文章先提出论点,然后再层层论述证明。第一段单刀直入地提出自己对鬼的系统看法;第二段引用先秦古籍中的材料,说明人在思想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会出现幻觉;第三段联系日常生活的实际,进一步说明畏惧见鬼的论点;末段从人不生病却见鬼的角度加以说明。作者从生活实况出发,尽可能地列举各种情况,进行分析,说明见鬼是由于人精念存想所致,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会稽。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王充

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会稽。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7篇诗文 ► 335条名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