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茶叶的酸、涩、苦、甜、鲜是什么味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茶叶的酸、涩、苦、甜、鲜是什么味道?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09/19/31064776_1146390387.shtml

茶叶的风味是由多种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苦、涩、甜、鲜、酸五种基本味道在茶叶中都有体现,它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化学成分,如咖啡碱、多酚类、茶多糖、氨基酸和有机酸等。这些物质的含量和比例会受到茶叶品种、生长环境、采摘季节、加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千变万化的茶香与口感。

苦味:主要来源咖啡碱

茶中的苦味,主要来源于咖啡碱。咖啡碱在茶叶中的含量约为2%-5%,同时咖啡碱的含量与茶树的生长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简单来说便是:生长旺盛的茶叶新梢,咖啡碱含量更高。这也就是夏茶往往比春茶要苦的原因。

喝茶能提神解乏,就是咖啡碱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的结果,这也就是人们说喝茶能提神的原因。同时咖啡碱对活跃大脑皮层细胞、刺激胃液、胆汁分泌都有作用,是形成人们对茶叶嗜好的主要物质。

咖啡碱在较热的水中易于溶出,因此在泡茶时可通过降低水温来减少茶汤中的苦味。

涩味:主要来源茶多酚

涩味,其实并非一种味道,它不是某种物质作用于味蕾所产生的味觉反应。

多酚类可与口腔黏膜上皮层组织的蛋白质相结合,并凝固成一个不透水层,这一层薄膜会产生一种味觉,便是涩味。

茶里引起涩感的主要成分是多酚类物质化合物,茶多酚是茶叶中多种酚类物质的总称,又称为茶鞣质或茶单宁。茶多酚中以儿茶素的含量最高。

儿茶素中酯型儿茶素具有较强的苦涩味,收敛性强,是构成涩味的主体:非酯型儿茶素稍有涩味,收敛性弱,回味爽口;黄酮类有苦涩味,自动氧化后涩味减弱。

新茶中茶多酚的含量根据品种的不同大概在20%-30%之间,同时,发酵程度高的茶,茶多酚会被分解而降低含量,涩感也会下降。红茶中的儿茶素经过多酚氧化酶氧化,会形成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这茶三素是红茶内质特有风味的重要来源。如果茶叶中多酚类含量多,会形成先涩后甘的味觉,令人回味无穷。

甜味:主要来源茶多糖类

茶叶中具有甜味的物质很多,如醇类、糖类及其衍生物、醛类、酰胺类和某些氨基酸等。

其中主要的甜味成分是单糖和双糖等可溶性糖。

茶多糖类,茶多糖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多糖,是一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多糖或酸性糖蛋白。

茶多糖的组成和含量因茶树品种、茶园管理水平、采摘季节、原料老嫩及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异。

比如乌龙茶中的含量高于绿茶和红茶;或是原料越老,茶多糖含量越高等。

糖在茶叶中的含量其实并不高,但由于人味觉器官对甜、苦味道的不同感受阈值以及不同味觉的感受位置(甜味主要表现在舌尖),茶汤中少量的糖在人们感受到轻微苦味之后反而呈现较强的感受,这就是甜味与苦味的协同作用,也是带来品茶时愉快感受的原因。

另外,茶汤中一定量的果胶和酚类物质的糖苷,也对茶汤滋味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可溶性果胶有黏稠性,能增进茶汤浓度和“味厚”感,并使汤味甘醇。

鲜味:主要来源氨基酸

茶汤中鲜爽的口感,其实都与茶叶中的氨基酸有关。

氨基酸作为组成茶叶滋味最重要的三大类物质之一(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具有鲜爽的滋味,并且可以协调茶叶中的苦涩。

新摘的茶叶中氨基酸的含量约为1%~4%,并且种类丰富,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茶氨酸,约占所有氨基酸含量的50%,这也是茶叶中独有的一种氨基酸。

当然不同的茶类,氨基酸含量也有所不同。随着发酵时间的增长,新茶内含的氨基酸也会逐渐减少。因此,在六大茶类中,发酵程度较低的白茶、绿茶所含的氨基酸会比较多。

酸味:主要来源有机酸

茶叶中的酸味,主要来自有机酸,同时还有一些其他含量较低的抗坏血酸、没食子酸、茶黄素及茶黄酸等。

酸味也是调节茶汤风味的要素之一。茶叶中的酸味物质小部分是鲜叶所固有的,很大部分是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在品鉴乌龙茶和红茶时,更容易品尝出茶叶中的酸味,也就是说在发酵茶的滋味构成中,酸味比重要大一点。

因此在发酵茶的滋味构成中,酸味所占的比重要大一些。

起初喝茶是健康,
现在喝茶是性格,是基因
起初喝茶是随意
现在喝茶是道场,是自律
喝茶能培养你健全的人格
提升你的认知系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