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图腾之美:浅谈青铜器的几何纹和饕餮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图腾之美:浅谈青铜器的几何纹和饕餮纹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fx361.cc/page/2024/1028/24633205.shtml

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巅峰时期,此时青铜器以其独特的装饰风格和庄严神秘的造型,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着独特的位置。青铜器神秘的装饰艺术与商周时期独特的政治生活和宗教文化深度融合,因此被视为时代文化的特殊产物。商周青铜器在当时受到空前的推崇与重视,使得其装饰艺术迅速发展。青铜器作为宗教祭祀的器物,记录了古代中国灿烂的文明。青铜器纹饰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主要分为几何纹和动物纹两大类,风格逐渐从质朴简单过渡到丰富多样。总的来说,商周青铜器纹饰的形成和演变是这一时期人们思想观念和文化生活的符号化反映之一。


几何纹:审美初露

商周青铜器中的几何纹常以自然物象的变化为表现手段,古人最早崇拜的是大自然,因为它能够影响人类的衣食住行。阴雨、刮风、雷电等自然现象都是古人最为常见却难以理解的事物。他们认为在自己之上存在能够控制一切的“神灵”,如云彩的变化、水面因风而起的涟漪、猎物身上的鳞片,以及太阳的照耀、月亮的圆缺等都被古人视为神秘崇拜的图像。常见的几何纹包括折线纹、螺纹、波浪纹、环纹、曲线纹、直线纹等,这些几何纹通过简洁的线条,呈现出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和图案,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这些几何纹饰不仅仅是装饰性元素,更是古代文化和审美理念的体现,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传统的价值观。通过对几何纹深入的研究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明的美学观念和审美趣味,深入思考人类对自然、宇宙和生命的探索。

云纹是指图案呈现深浅交替或渐变的自然云朵图案,也有从内向外逐渐扩散的样式。图案的层次变化赋予其立体感,细致而栩栩如生。云纹象征吉祥如意,代表高升和好运。古人通过刻画天空中的云朵来表示云纹,古代农业依赖于雨水滋润,没有云就没有雨,没有雨就没有丰收,因此,古人从祈雨转而崇拜云彩。刻画云纹既是对天的敬畏,也是为了祈求降水,后来逐渐演变为装饰图案。最早的云纹较为抽象,类似两端向内卷曲的勾纹,因此也称为勾云纹。随着写实风格的出现,云纹逐渐呈现出由更多曲线组成的写实云纹和似云朵的云头纹,同时也蕴含着祥瑞的寓意。

雷纹与云纹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线条在旋转或弯曲时呈现方角,雷纹的形状类似方螺旋,与古代《说文解字》中“雷”字的部分形状相似,因此得名。

涡纹具有圆形特征,内部圆环涡纹的形状类似火球,好似太阳,又被称为火纹。早期涡纹的出现暗示了纺织技术的潜在可能性,老式纺织机绕线柱的发明灵感就来源于涡纹。想象一下,如果在纺锤中间设立一根棍,让其围绕转动并与线相连,线会自然缠绕在一起,形成逐渐扩散的涡旋纹样。

蒲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纹饰,由两组或三组平行线交错而成,通常呈现为三组等角度相互交叉的纹样。古人常常“席地而坐”,即坐在用蒲草编织的席子上。对蒲纹的刻画,反映了人们对舒适生活和安居乐业的渴望与祈愿。

商周青铜器的几何纹种类繁多,包括连珠纹、弦纹、直条纹、横条纹、斜条纹、蕉叶纹、网纹等,这些简单的纹饰常常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找到具体的灵感来源。在青铜器早期阶段,几何纹被广泛采用。总的来说,几何纹的构成要素相对简单,主要通过点、线、面在排列方式上的变化而形成具有美感的结构。在出土器物中,可以看到在青铜器发展成熟阶段,简单的几何纹主要作为辅助纹样,与鳞纹、龙纹、凤鸟纹、饕餮纹等结合在一起。此外,几何纹还常被运用于青铜器的边框纹饰,使整体画面更加丰富精美。

美学的对称原则,是从一个点向四周均匀扩展,包括轴对称和点对称。在各种几何纹中,均遵循这一规律,否则纹饰会失去美感。如滕州市博物馆馆藏的西周直棱纹铜簋(图1),高11.5、口径16.6、底径13.5 cm,重1609 g,出土于滕州市姜屯镇庄里西村。这件器物具有对称之美,双耳左右对称,腹部直条纹间距几乎完美,单个直条纹从束颈到圈足均匀对称。这种简单而有序的美感显得庄重大方,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即一切都应按照基本的点或轴向更大的方向发展。尽管当时的人们并不理解其中的道理,但大自然通过外在现象向人们传递着无形的启示。老子提到的“天道自然”,表明一切事物都存在于自然之中,这肯定了“科学自然主义”的基本原则。

均衡与调和主要涉及视觉感知,在“形”与“量”的平衡方面体现为各个元素大小、高度大致相同,在按照一定规律有序排列在等量的基础上,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都形成一条贯穿整体的直线。如滕州市博物馆馆藏的西周凤鸟纹铜鼎(图2),高25.2、口径21 cm,重2580 g。双耳,微微外撇,边沿窄平,鼓起的腹部下垂,三足立底口略微外撇,腹部装饰凤鸟纹,腹部饰有勾连雷纹和乳钉纹。通过勾连雷纹和乳钉纹的有序排列,可以清晰地看到线条和点之间的排列非常均衡。过于空旷或过于拥挤都会影响整体效果,恰到好处才能呈现完美的效果。

商周青铜器的几何纹种类多样,成就了其装饰纹样的雄浑气势和具有设计感的美学,这些纹样展示了中国青铜器独有的艺术魅力。

饕餮纹:铸造神秘

青铜器的用途演变,从原本的礼乐器和兵器逐渐转变为日常生活用品,其形制、纹样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商周时期的社会结构为奴隶制下的分封制,值得注意的是,商周时期的神权并未演变成独立于王权之外的另一种权力,神权虽强大,但仍只是统治者的“管理工具”。这种以人类的实际利益为核心的神灵观念也是商周宗教信仰的重要特征,并对后来中国社会宗教信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反映了当时先民尊崇神灵的观念,而周代则将其发展为“敬天法祖”,成为宗教、政权、族权三位一体的象征。商周统治者利用青铜器饕餮纹的“狰狞恐怖”和“庄重威严”,表达对权力、地位等的追逐。

饕餮是一种虚构的神秘怪兽,常见于青铜器装饰纹饰中,也被称为“兽面纹”。饕餮纹是青铜器时代纹饰数量最多、持续时间最长、象征意义最明显的一种装饰主题,其基本特征在于面部,构成元素包括眼睛、嘴巴、角等,特别突出的是那双凝视着世界、威慑人心的眼睛,同时也吸引着观者的视线。所有艺术创作都源自人们的思想观念,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通过对饕餮纹主要构成元素的分析,可以揭示这种纹饰的神秘之处。

关于饕餮纹的具体含义历来争议不断,至今尚未有定论。商周时期的饕餮纹呈现多种形态,有些像龙,有些像虎、牛、羊、鹿等。在众多纹饰中,以饕餮纹类似虎形的认知最为普遍。饕餮纹的面部特征主要是眼睛和角外的头部,主要变化集中在獠牙的形状上,有内卷和外卷两种形式。与真实老虎的面部相比,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张着嘴的老虎和闭着嘴的老虎形象。为何饕餮与老虎如此相似呢?从考古发掘中动物骨骼的分析和甲骨文中的狩猎记录中都可以看到老虎的存在,老虎是力量的象征,征服老虎是统治者展示权威的绝佳对象。

饕餮纹中的双眼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在自然界中,眼神极具代表性的动物应当是猛禽类。猛禽的眼睛是展现其威力和气场的器官,把美丽和凶猛结合在一起。猛禽的眼睛常常透露出凶恶的目光,为其外表增添威严,让猎物畏惧,从而达到一种精神上的震慑效果。此外,猛禽的飞行能力是人类向往但无法通过自身的生理条件直接实现的,因此,从综合角度来看,鹰是最合适的象征。鹰在古代许多狩猎和游牧民族中受到广泛崇拜,强大的狩猎能力和凶猛的本性使其成为勇猛的象征。用动物的特质来比喻人的行为,反映了人类逐渐走出自然并努力征服自然的过程,体现了人类的主动性和变革能力。

饕餮纹是由各种动物的典型器官巧妙组合而成的,而在饕餮纹中,角的象征也体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崇拜。角是许多食草动物所具备的特殊器官,具有重要的功能,主要用于争夺配偶、食物、领地以及抵御敌害,作为武器使用。在饕餮纹中,角的形象主要体现为牛角和鹿角。牛作为六畜之一,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利用牛的耐力和勤劳来驱使和控制它们。同时,在祭祀活动中,牛是肉类动物中体量最大的,用牛来祭祀可以彰显对祖先和神灵的尊重,也展现了祭祀仪式的隆重和庄严。由此,人们对牛怀有感激之情,渐渐演变为对牛的崇拜。

鹿角是鹿类最具代表性的器官,被视为鹿的武器,“鹿角不解,兵甲不藏”表明鹿角具有战斗力的象征意义。此外,除了作为武器外,鹿角还因其脱落后能够重新生长的能力,被视为生殖繁衍和生命力不息的象征。一件精美的大汶口时期鹿角叉形器在滕州岗上遗址被发掘出土,制作精巧,保存完整。当时的人们还将鹿角叉形器的符号刻画在陶罐上,专家初步推测这件鹿角叉形器可能属于部落首领或其他重要人物,这表明史前人类对鹿已有崇拜之情。同时,在甲骨文中的“权”字中也能看到鹿角的形象,这反映了鹿角在权力象征方面的意义。古人经过严格选择,将抽象的鹿角作为饕餮纹中的象征,体现了王权不可侵犯的特质。

饕餮纹是一种将多种动物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复合图腾,古人认为在青铜器上使用这种纹饰在祭祀仪式中具有与先祖、鬼神沟通的能力,以此来启迪人心。现藏于滕州市博物馆的西周滕侯鼎(图3)便是一件典型器物,通高27 cm,口径11.5×16 cm,腹深15 cm,重5030 g。该鼎呈圆角长方形平面,具有子母口和盖子,盖上有四小钮代表卷龙纹,附有耳部,腹部鼓起,饰有夔龙纹,腹部则装饰着四组饕餮纹。

结语

早期的青铜器纹饰实质上将夏、商、周初期所崇拜的生物和幻想的神物合成,并一步一步高度概括化。青铜器纹饰的创作和发展始终与当时的政治需求紧密相关,相互影响、相互映射。这些纹饰反映了整个原始社会对神的信仰,并将其刻画出来形成具体的实物表象。

参考文献:

[1]华超.浅析周代青铜器中几何纹样的变化和发展[J].今古文创,2021(42):91-92.

[2]郑维明.浅谈古代装饰纹样的几种艺术表现形式[J].文物世界,2020(04):48-50.

[3]赵丹,何顺杰.青铜文化的传承——中国古代青铜器饕餮纹饰研究[J].收藏与投资,2023,14(08):40-42.

[4]韩鼎.饕餮纹渊源研究[J].形象史学,2022(04):3-51.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