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人类能如何防御小行星?中国科学家提出“以石击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人类能如何防御小行星?中国科学家提出“以石击石”!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28A07A0B00

前不久,小行星2024 YR4可能在2032年撞击地球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不过,美国航天局(NASA)2月24日发布消息称,根据最新的观测数据,小行星2024 YR4撞上地球的概率已经降至0.004%,这意味着这颗小行星可能出现的位置范围已远离地球,不再对地球构成重大撞击危险。

这颗被称为“城市杀手”的2024YR4小行星于2024年12月27日被美国“小行星撞击地球最后警告系统(ATLAS)”位于智利的巡天望远镜首次发现。其直径约55米,与一栋20层楼高度相当,如果撞上地球,虽然不至于造成全球性的毁灭,但也足以摧毁一座城市。

幸运的是,科学家们已经提出多种防御方案。其中,动能撞击的原理简单、直接,就是用航天器高速撞击小行星,从而改变其轨道。2022年,NASA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成功验证了这一技术。DART撞击器以每秒6.1公里的速度撞击小行星“迪莫弗斯”(Dimorphos),使其绕母星“迪迪莫斯”(Didymos)的轨道周期缩短了33分钟。

若时间充裕,一艘与目标小行星伴飞的航天器可利用自身引力,通过长期牵引逐步改变其轨道。据估计,对于一颗直径200米的小行星,航天器需要重约20 吨,并在距离目标50 米的位置停留约一年的时间,才能改变其速度,使其20年后偏离撞击地球的轨道。“重力拖拉机”方案的优势在于控制精准,尤其适用于直径500米以下的小行星。

在一些科幻电影或是游戏场景中,常能看到用激光击碎小行星的场景。不过“激光烧蚀”并不是要将小行星击碎,而是通过多艘航天器聚焦高能激光,从而导致小行星表面岩石气化喷发,产生的反作用力可缓慢改变其轨道。美国的“激光蜜蜂”(LaserBees)项目曾进行实验室验证,结果显示它可能是一种可行的小行星偏转技术。

几十年来,不少太空任务都在使用离子发动机,从深空一号到黎明号再到DART。离子发动机可以将电能和氙气转化为的高速离子流,从而产生推力。如果航天器将它的离子发动机对准小行星,利用高速离子流持续轰击小行星表面,就可以实现“温柔推离”。这种方法可能需要几年到十几年才能将小行星推离地球轨道,因此需要足够的预警时间。

如果以上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努力都失败了,或者发现危险来临时为时已晚,核爆可能是最后防线。通过在小行星附近引爆核装置,爆炸冲击波可使其偏离轨道远离地球。最新研究表明,对于直径100米的小行星,如果在其撞击前至少两个月,实施核拦截,能偏转99.9%的碎片远离地球。

不过,这些方案也存在局限性,面对预警时间紧迫的情况,经典动能撞击方法难以有效应对大尺寸小行星的威胁。为此,中国科学家脑洞大开,在2020年提出了一套“以石击石”小行星防御方案,堪称现实版的“斗转星移”神功。

“以石击石”如何实现呢?首先要先发射探测器捕获百吨级小行星碎片,或者就地取材在碎石堆小行星上“挖矿”,把这些太空巨石和探测器组装成超级撞击器。然后操纵这个“巨石阵”组合体撞向威胁地球的小行星时,动能威力直接提升十倍,一记“借力打力”就能让目标偏转上千公里。

以直径约350米、重量约为6100万吨的阿波菲斯小行星为例,其在2029年与地球的最近距离将约为3.8万公里。若提前10年时间发射,传统的动能撞击只能让它偏移176公里,而“以石击石”的全力一撞,能让这颗小行星的轨道改变1866公里。

更妙的是,这套系统还能边防御边搞科研——既当地球保镖又做宇宙地质学家,在偏转小行星轨道的同时,顺带破解太阳系形成之谜。虽然“以石击石”仍面临众多关键技术的挑战,亟待突破,但作为一种可能的非核手段,为短时间内应对大尺寸小行星提供了新思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