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怎样做好班级管理
班主任怎样做好班级管理
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班主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那么,如何才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呢?本文将从班级文化的创建、健全班级制度、上好班队会课、开好家长座谈会以及实现有效家访等方面,分享一些实用的管理经验。
1. 班级文化的创建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根据本班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赋予班级新的内涵,创设新的载体,使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培养目标相连接,与学校整体育人环境的要求相一致。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团队精神,营造和谐共进的班级氛围
班主任寄语:这是班主任对全班学生的希望和要求,是整个班级的奋斗目标,是班级的灵魂,是整个班级的凝聚力量。
班级公约:这是整个班级的约定,大家要一起遵守的团队纪律。可以是条款式的班级公约,也可以是操行评比。
集体荣誉:树立“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班级座右铭,使每个学生都以班级荣辱为己任。
小组荣誉:通过评比台等方式,使学生重视团结合作,加强团队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沟通意识。
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注重学生人格培养
设立图书角或漂流书屋,定期评选阅读之星。
张贴名言警句,创设文化长廊。
展示优秀作业和小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创设评比台,促进学生习惯养成
设置“今日之星”“雏鹰争章”等评比项目,让表现优秀的学生上明星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追求目标。
办好黑板报
黑板报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坚强阵地,也是辅导学生学习的宝贵园地。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如国庆、环保等,设计丰富多彩的内容。
实践证明,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的个体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和激励作用。因此,班主任在布置新教室时,应该精心设计班级文化,使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支撑。
2. 健全班级制度
一个良好的班级制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以下是建立班级制度的一些具体做法:
制定班规
班规要切合学校德育主题和本班的培育目标。低年级主要由老师制定,高年级则可以通过班会讨论,形成全班共识。
成立班队委,培养得力小助手
班干部的组建一般要经历三步:调查、报名和演讲投票。
调查:了解班中哪些同学威信高,哪些同学有号召力,充分搜集同学们的意见。
报名:除了简单报一个名字以外,还要求报上竞选的职务。
演讲投票:要求参选人准备好演讲稿,演讲内容必须包含竞选原因、竞选职务、如果入选将如何开展工作等,最后集体投票,公布参选者的得票情况。
动态管理班委
采用PK制,几乎每个岗位都有两个人进行管理,这样可以让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既培养了孩子的管理能力,也让他们明白班级管理不容易,大家都要有主人翁精神。
3. 上好班队会课
班队会课是班主任针对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要开好主题班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定主题
主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较强的针对性。每节课只要一个目的,解决一个问题就已经足够。
主题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结合学校活动和本班培养目标开展郊游、野餐等活动,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结合当前形势,抓住热点问题,如环保问题、重大节假日等,开展相关主题活动。
设计主题班会,做好活动准备
确定主题后,设计班会的方案,全班分小组准备活动,每组选一个小组长负责。
班上选2-3人按计划安排好班队会的节目,督促小组做好准备,负责制作好幻灯和写好主持词。
老师在旁指导、督促,密切关注学生的进展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准备中遇到的问题。
安排会场,召开主题班会
认真做好会场设计,开班会时,会场要认真布置,渲染气氛。
可以安排一个小小摄影师照几张照片,既提高学生积极性,也可以留作童年的纪念。
活动成果展示
活动结束后,将活动成果进行整理展示,并进行总结。
这样的班队会课既锻炼了学生的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对学生进行了较好的思想教育,而且学生特别喜欢,我们当然要上班队会课。
4. 开好家长座谈会
一个老师如果能够正确处理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那么她就有家长这个坚实的后盾在支持着,拥护着,家长就成为了你的“同盟军”,这样老师在管理班级工作时就会轻松很多。但是假如没有建立一种正确的关系,与家长关系紧张是老师最头疼的事,所以要处理好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和家长好好沟通,而和家长沟通的主要渠道是开家长座谈会。
开家长座谈会的流程和班会差不多:
主题的确立
一般有培养孩子习惯的家长座谈会,沟通怎样家校合作管理好孩子的家长座谈会,沟通孩子和家长情感的家长座谈会,培养学生能力的家长座谈会等。
准备阶段
根据家长座谈会内容收集好图片、资料、相关数据制作好幻灯片,围绕主题写好发言稿。
召开座谈会
布置好教室,开好家长会。
这样的家长座谈会不仅促进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也让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5. 实现有效家访的具体方法
家访是老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表现的最好渠道。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家访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语气委婉
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先扬后抑。
尊重家长
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这是保证与家长顺利交谈的必要条件。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将家长视为盟友,尊重家长的意见,虚心听取家长的建议,耐心与家长交谈,那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
理解家长
作为父母,总是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所以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只是孩子的调皮。而孩子在学校碰破一点皮儿,家长就会非常地心疼和紧张。这时我们一定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细心、耐心,让我们用一颗爱心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