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大学生开学前的“经济大考” 宜量力而行 莫跟风攀比
准大学生开学前的“经济大考” 宜量力而行 莫跟风攀比
近日,新生入学前的账单登上热搜,尤其是准大学生,更是“开学经济”的消费主力军,动辄数千甚至上万的3C产品(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让不少家长直呼钱包被掏空。对大学生而言,手机、电脑、平板已经成为刚需,是这个时代进入大学后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然而这类产品根据配置、品牌的不同价格往往差别极大,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消费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莫让“开学经济”变“攀比经济”。
学生在百脑汇选购电子产品。(资料图)
手机、电脑新生必备
两件装备消费过万
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对当下的大学生而言,似乎是大学入学前必买的“两大件”,就算选择配置普通的型号和款式,两台设备买下来动辄也要过万。
“开学前的这段时间,买了手机和电脑一共消费1万元左右,学车花了3000多元。”大一新生阿鑫表示,除了这些大的支出,其余的花费是买衣服和鞋子,以及跟同学一起吃喝玩乐的花销,加起来花费接近2万。
“手机、电脑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的,剩下的日常支出是用的压岁钱。”阿鑫说,对于这些支出父母都能接受,只不过有时候会开玩笑似地提醒他钱花得有点快。
不少品牌和店铺对高考生有一定的优惠,小敏告诉记者,她所购买的手机优惠下来需要4300元,比通过其他渠道购买便宜很多。“电脑暂时还没买,准备等开学之后再说,姐姐送了一套化妆品作为开学礼,算上假期出去玩和买衣服,总共花了不到1万元。”小敏说,如果开学后准备买笔记本,预计总花费不会超过1.5万元。
有需求家长都满足
是负担也是心甘情愿
“手机买了2000元左右的,电脑我不太懂,还是看孩子需求吧。”市民刘先生表示,他和妻子收入不算稳定,尽管手机、电脑“两大件”对他们来说负担不小,但是他们会满足孩子的需求。
高考之路不容易,孩子们的努力也被父母看在眼里,对齐女士而言,孩子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为他花点钱买点必要的工具也算是一种奖励。“给他买的手机三四千元,电脑准备等开学之后再买,1万以内可以接受。”齐女士说,自己和丈夫都在企业工作,这些钱对于普通上班族而言不算小数,但还是花得心甘情愿。“孩子从小让人省心,到高中也没上过辅导班,从来不乱花钱,在他身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开销,所以现在为他花点钱也不算什么。”
开学账单中,驾校学车同样是不小的支出。
自己挣钱自己花
家长没掏一分钱
“手机6000元,自行车580元,学费5000元,住宿费900元,笔记本电脑是之前买的。”李先生表示,儿子洋洋开学前的花销,全部由孩子自掏腰包。
从初中开始,洋洋开始学习信息学奥赛,今年高考,通过强基计划考入清华大学。暑假中,洋洋兼职代课奥赛课程,收入足够他开学前的花销,以及支付第一年的学费。
在李先生看来,孩子即使暑假打工挣了钱,但也要让他学会理财,不能乱花钱。已经有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只要能满足使用,就不用急着换新的。“我反对高考前给孩子买智能手机,连家长自己都控制不好使用手机的时间,何况孩子呢?”李先生说,前几年,洋洋因为培训、比赛,需要一部手机和家里保持联系,就给他买了一部老年机,直到高考结束,洋洋才给自己买了第一部智能手机。
学姐说:选对的不选贵的
“大一的时候最后悔的是买了一个游戏本,因为要用到PS和PR这类编辑软件,当时有学长建议,最好买游戏本才能流畅运行此类软件。买了才发现游戏本特别沉,带着上课不方便,而且一些便于携带的轻薄本也能顺畅地运行此类软件。”新闻学专业的研一女生小刘表示,不管是平常写作业、写论文,还是学习专业软件,一台笔记本电脑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必需品,但是要根据自己消费能力和专业需要,来选择不同型号的电脑。
对于手机的选择,小刘觉得要根据需求和消费能力来选择,小刘给学弟学妹的建议就是:“选对的,不选贵的。”在她看来,手机、平板和笔记本中,平板电脑最为鸡肋,最大的用处就是看网课,平时则沦为了“刷剧神器”。
链接:200元搞定小学开学账单
“书包、水杯、雨披、午睡枕,还有一些必要的文具。”姜女士表示,小学新生入学基本就是这些简单的学习和生活用品,价格差异都不会太大。
今年,家里二宝轩轩上小学了,为轩轩购置这些物品花费了200元左右。“现在的孩子都知道要好的,我一开始想给他买个40元的书包他还不要。”姜女士笑着说,最后和孩子沟通买了个69元的书包。“我以为他对价格没有什么概念,但他跟我说‘好看的就是贵的’,我才发现小孩子之间可能也有攀比的心理。”
开学前,家长们也会在家长群里分享一些开学必备品的价格,姜女士注意到,有的家长会给孩子买上百元甚至数百元的书包,水杯的价格则差别不大,基本在30元至60元之内就能买到很不错的。
“有的家长也在群里说买这些东西花销挺大的,也有家长说给孩子用就要用好的。”姜女士说,“不过,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给孩子买点好的,用着安全还舒适,这应该是多数家长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