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建筑风格简史:从欧洲到拉丁美洲的建筑艺术之旅
巴洛克建筑风格简史:从欧洲到拉丁美洲的建筑艺术之旅
巴洛克建筑以其奢华、华丽和动感著称,是16世纪末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它起源于意大利,随后传播到整个天主教欧洲,并在17世纪末成为主导的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的特点是曲线而非直线、华丽的装饰和宽敞的空间,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所罗门柱"(Solomonic Column)这种扭曲柱型。
这是墨西哥普埃布拉的罗萨里奥教堂(the Chapel del Rosario)。334年前完工时,人们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兴起与宗教改革密切相关。16世纪末,天主教会为了应对新教改革对宗教艺术的批判,选择强化那些遭到新教徒批评的元素。因此,巴洛克建筑成为天主教会展示其艺术和建筑力量的重要载体。
巴洛克建筑的特点就是令人震撼——这是其设计意图所在。
巴洛克建筑的标志性特征
如果有一个主题总结了巴洛克风格,那可能就是"所罗门柱"(Solomonic Column),一种在巴洛克建筑兴起时变得流行的扭曲柱型。它们被吉安·洛伦佐·贝尼尼用于他在罗马圣彼得大殿的巨大青铜华盖中。
吉安·洛伦佐·贝尼尼在罗马圣彼得大殿的巨大青铜华盖中的所罗门柱
尽管来自巴西萨尔瓦多的拉帕圣母圣殿和修道院提供了更加奢华的例子。与所有巴洛克风格一样,没有平面或直线——所有都必须在运动中,不断吸引我们的注意。
巴西萨尔瓦多的拉帕圣母圣殿和修道院
巴洛克建筑的特点就是令人震撼——这是其设计意图所在。它在16世纪末出现,作为天主教会对新教改革的回应的一部分。许多宗教改革的领袖人物不赞成宗教艺术,因此导致大量宗教艺术品被毁。
新教关注的是圣经与上帝的话语;他们认为天主教会这一机构已经变得腐化。
因此,虽然北欧的一些(但并非全部)新教教堂被剥夺了其艺术装饰,天主教会却选择强化那些遭到新教徒批评的元素。一场政治和神学的冲突在建筑领域中展现出来。
新教强调文字之时,天主教则通过艺术与建筑来回应
新教关注的是圣经与上帝的话语;他们认为天主教会这一机构已经变得腐化。因此,当新教强调文字之时,天主教则通过艺术与建筑来回应,将宗教转化为一种审美的、体验性的力量。
许多最奢华的巴洛克教堂是由耶稣会建造的
许多最奢华的巴洛克教堂是由耶稣会建造的,这绝非巧合,耶稣会成立的目的正是为了复兴天主教。巴洛克建筑的明确目的,是为了从情感上说服人们相信天主教会的角色和本质。
巴洛克建筑的明确目的,是为了从情感上说服人们相信天主教会的角色和本质
巴洛克建筑的全球传播
巴洛克建筑风格起源于意大利,随后传播到其余的天主教欧洲地区,并在17世纪末成为主导的建筑风格。考虑一下维也纳的耶稣会教堂,该教堂在1705年由安东尼奥·波齐进行了改造:
维也纳的耶稣会教堂
或者,在北欧,如立陶宛维尔纽斯的圣彼得与圣保罗教堂,该教堂于1701年完工。其内部覆盖着数千个白色的灰泥装饰品;避免使用色彩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但这营造出了一种完全独特的印象。
立陶宛维尔纽斯的圣彼得与圣保罗教堂
巴洛克建筑也对新教国家产生了一定影响。比如位于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由克里斯托弗·雷恩设计,于1710年完工。虽然不那么奢华,不像纯粹的巴洛克风格,但明显受到了古典主义宏伟风格的影响。
巴洛克风格甚至传到了奥斯曼帝国,18世纪在那里建造了一系列受西方启发的巴洛克式清真寺。例如伊斯坦布尔的努鲁奥斯曼尼耶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设计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完全独特的建筑风格。
然而,没有任何地方像西班牙那样热衷于采纳巴洛克建筑风格,而葡萄牙在较小的程度上也是如此。以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的主教座堂西立面为例。巴洛克建筑常被比作音乐;在此,你可以理解为何人们称其为"石头的交响乐"。西班牙甚至还有一种独特的巴洛克子风格,称为"丘里格拉风格"(Churrigueresque),以推广这种风格的艺术家命名。丘里格拉风格以极其繁复、雕刻精细的雕塑装饰为特点,这些装饰通常位于门道上方或周围,或是祭坛周围。
巴洛克建筑在拉丁美洲的演变
巴洛克建筑风格经由西班牙和葡萄牙帝国传入拉丁美洲,在那里它演变出新的形式,并达到了在欧洲未曾见过的表现高度。墨西哥普埃布拉的圣弗朗西斯科·阿卡特佩克教堂便是一个例子,该教堂覆盖着五彩斑斓的塔拉韦拉瓷砖:
或者是秘鲁利马的瓜达卢佩圣母大殿正面,该建筑于1765年完成;请注意所罗门柱。
丘里格拉式巴洛克风格的巅峰之作?或者是巴西萨尔瓦多的令人惊叹的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及修道院。其内部覆盖着成千上万涂有金箔的灰泥装饰,营造出一种仿佛踏入了真正的黄金森林的错觉。
墨西哥普埃布拉的罗萨里奥小教堂也采用了相同的手法,该教堂始建于1650年,四十年后竣工。墨西哥巴洛克风格的杰出杰作。在这里,您可以近距离看到灰泥作品;这是巴洛克风格中典型的天使孩童和花卉图案。
例子举不胜举。它们的美妙之处在于源自欧洲的巴洛克元素如何被重新诠释。就像哈瓦那大教堂的正面,它在一个久经考验的模型上做出了极为独创的演绎:
又如秘鲁库斯科的耶稣会教堂,其正面再次展现出完全独特的风格,巧妙地对欧洲常见的模型进行了微妙的变奏。这里甚至还有一些新艺术运动的元素;领先于时代。
但似乎许多拉丁美洲巴洛克风格的定义特征是高度集中的精细装饰,几乎让人目不暇接,比丝绸还要细腻。正如在厄瓜多尔基多的埃尔萨格拉里奥教堂(the Iglesia de El Sagrario)所见,巴洛克风格被推向了逻辑上的极致。
最后再举一个例子,巴西累西腓的卡莫圣母大殿及修道院(the Basilica and Convent of Nossa Senhora do Carmo),该建筑于1767年完成。起初旨在克服宗教改革及其对文字而非艺术的重视,最终却成就了诸如这样的建筑奇观。
这就是巴洛克风格的简史,从作为宗教复兴的一部分开始,到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在拉丁美洲。就如墨西哥扎卡特卡斯大教堂的丘里格拉式入口一样,这是巴洛克建筑的一种独特形式。
墨西哥扎卡特卡斯大教堂的丘里格拉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