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微生物鉴定之革兰氏染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微生物鉴定之革兰氏染色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772639781_121811373/?pvid=000115_3w_a

一、革兰氏染色法简介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

未经染色的细菌,由于其与周围环境折光率差别甚小,故在显微镜下极难观察;染色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该染色法之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

二、革兰氏染色原理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而脂质含量低,乙醇脱色时使肽聚糖的网孔结构收缩从而使碘-结晶紫复合物滞留在细胞壁上,呈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含量低,交联松散,壁薄而脂质含量高,乙醇处理时脂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加,原本滞留的碘-结晶紫复合物容易被洗脱下来,菌体变为无色,用复染剂(番红)染色后又变为复染剂的颜色(红色)。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