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孩子的称呼:从赤子到束发,解析古人如何以年龄称谓命名儿童及其在诗词中的应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代小孩子的称呼:从赤子到束发,解析古人如何以年龄称谓命名儿童及其在诗词中的应用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geektrue.com/content/7262743496254033920.html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儿童的成长阶段有着独特的划分方式,通过不同的称谓来表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这些称谓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儿童成长的关注,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刚出生的"赤子"到成年的"束发",每一个称谓都承载着古人对儿童的美好祝愿。
古代对小孩子的昵称丰富多彩,包括赤子、襁褓、孩提、始龀、垂髫、总角、黄口、幼学、豆蔻和及笄。这些称呼反映了古代对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命名习惯,在诗词中也有所体现。
赤子:指刚出生的婴儿,因为皮肤是红彤彤的,所以称为“赤子”。这个词后来也被用来称赞品德高尚的人。
襁褓:是对1岁以下婴儿的称呼,来源于父母把小被子包在孩子身上,再用宽带背在身上的方式。
孩提:大约指2到3岁的孩子,因为这时的小孩刚开始学会笑,让人感到非常可爱。
始龀:指男孩8岁、女孩7岁时换牙的年龄,这时候牙齿开始脱落,长出新的恒牙。
垂髫:形容的是七八岁的儿童,那时的他们头发未梳理,自然下垂。
总角:通常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那时孩子们将头发分成两束扎在头顶。
黄口:是指十岁以下的小孩,比喻成小鸟那样可爱的模样。
幼学:是十岁的孩子的称呼,这个名称来源于《礼记》中提到的“人生十年曰幼学”。
豆蔻:用来指女子十三四岁到十五六岁,豆蔻花常被用作少女的象征。
及笄:是指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的习惯,也指到了适婚年龄。
束发:则是男子的15岁,标志着他们从小孩迈向青年。
这些称呼各自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我国古代对儿童成长的关注与祝福。
热门推荐
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如何改变你的出行体验?
寻味金佛山:入冬4日游,美食与绝景的交融
糖友夏日必备:透气大码凉鞋
数字化转型、链式改造、兼并重组,传统产业蝶变 广货传奇长青
北京地铁智能调度系统上线,无人驾驶时代全面开启
GPU智能调度:AI和大数据的未来引擎
手机银行APP快速注销银行卡,安全又方便!
中国电科院智能电网调度系统取得重大突破
智能调度:环保界的隐形英雄
AI技术如何改变城市交通?
《绀青之拳》揭秘新兰关系真相!
青山刚昌揭秘:柯南为何钟情小兰?
青山刚昌揭秘新兰感情线谜团
半斤是多少毫升?一文详解质量与体积的换算关系
探索斤与毫升之间的关系:厨房烹饪的实用换算技巧
千年古庙会:娲皇宫里的文化传承
深色内衣真的会危害健康吗?
《我的世界》纸张创意玩法教程
一生必去的九寨沟,有哪些必去的景点你知道吗?你去过几处?
全面指南:兰州出发畅游西藏——行程规划、交通攻略、景点推荐及实用贴士
冬游成都:美食与文化的交融,4日游攻略
冰箱里的冷冻肉,反复解冻易致癌?冻多久不能吃?建议了解
2024年数九天:是公九还是母九?寒冬将至,你准备好了吗?
20元自制脆皮烤鸭,秒杀北京名店!
国际首个脑科学体验中心落户娲皇宫,打造科技文旅新地标
教育部曝光7起师德违规案例:从导师失职到学术不端,高校教师该如何自处?
双十一物流大考:智能调度如何拯救快递小哥?
张海迪:让中国残疾人事业飞得更高
“八十年代新雷锋”张海迪:自强不息的人生传奇
张海迪:当代保尔的奋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