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孩子的称呼:从赤子到束发,解析古人如何以年龄称谓命名儿童及其在诗词中的应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代小孩子的称呼:从赤子到束发,解析古人如何以年龄称谓命名儿童及其在诗词中的应用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geektrue.com/content/7262743496254033920.html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儿童的成长阶段有着独特的划分方式,通过不同的称谓来表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这些称谓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儿童成长的关注,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刚出生的"赤子"到成年的"束发",每一个称谓都承载着古人对儿童的美好祝愿。
古代对小孩子的昵称丰富多彩,包括赤子、襁褓、孩提、始龀、垂髫、总角、黄口、幼学、豆蔻和及笄。这些称呼反映了古代对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命名习惯,在诗词中也有所体现。
赤子:指刚出生的婴儿,因为皮肤是红彤彤的,所以称为“赤子”。这个词后来也被用来称赞品德高尚的人。
襁褓:是对1岁以下婴儿的称呼,来源于父母把小被子包在孩子身上,再用宽带背在身上的方式。
孩提:大约指2到3岁的孩子,因为这时的小孩刚开始学会笑,让人感到非常可爱。
始龀:指男孩8岁、女孩7岁时换牙的年龄,这时候牙齿开始脱落,长出新的恒牙。
垂髫:形容的是七八岁的儿童,那时的他们头发未梳理,自然下垂。
总角:通常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那时孩子们将头发分成两束扎在头顶。
黄口:是指十岁以下的小孩,比喻成小鸟那样可爱的模样。
幼学:是十岁的孩子的称呼,这个名称来源于《礼记》中提到的“人生十年曰幼学”。
豆蔻:用来指女子十三四岁到十五六岁,豆蔻花常被用作少女的象征。
及笄:是指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的习惯,也指到了适婚年龄。
束发:则是男子的15岁,标志着他们从小孩迈向青年。
这些称呼各自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我国古代对儿童成长的关注与祝福。
热门推荐
没牙伯花生汤店:一碗传承三代的花生汤,温暖了半个福州城
新年贺卡DIY大作战!50种创意贺卡制作方法详解
AI助力!让元旦祝福语更有创意
2025新年祝福大比拼:从创意祝福语到AR红包,社交媒体上的新潮祝福方式
经期喝红枣枸杞,轻松缓解不适
经期管理神器:四物汤+穴位按摩,科学调理助你轻松应对“大姨妈”
新成龙历险记第二季:守护梦境,传承文化
2024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入选案例发布会在京举行
汉武帝平定南越:闻喜县名背后的历史传奇
晨练小技巧,告别清晨心跳加速
妙佑医疗国际专家解读:清醒后心跳加速的真相
揭秘压胜钱:从驱邪避灾到吉祥象征
春节压岁钱理财:基金定投 vs 国债,你选哪个?
2024龙年:龙文化背后的哲学思考
龙年探秘:中国龙的宗教传奇
杭州法喜寺:千年古刹的静谧之旅
监控与隐私:家庭教育中的科技困局
监控孩子学习引发热议:如何平衡监护与隐私?
八达岭夜长城:历史文化的现代演绎
老年人便秘与情绪问题:一个不容忽视的关联
北京协和医院解析:老年人便秘的五大成因与科学应对之道
老年人便秘,这样吃最有效!
国医大师推荐:麦片粥巧解老年便秘困扰
动画里的中国龙:从传统到创新,从东方到西方
揭秘春晚观众来源:从工作人员家属到“笑脸哥”的18年传奇
上海九百志愿者历时三载绘成野生貉分布网,开创城市野生动物保护新模式
睡眠后心跳加速?这些科学方法帮你轻松应对
睡眠不足心跳加速?这些心理调节法帮你轻松应对!
熬夜健身+咖啡,小心心脏狂跳!
冬季打卡:八达岭长城一日游交通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