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孩子的称呼:从赤子到束发,解析古人如何以年龄称谓命名儿童及其在诗词中的应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代小孩子的称呼:从赤子到束发,解析古人如何以年龄称谓命名儿童及其在诗词中的应用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geektrue.com/content/7262743496254033920.html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儿童的成长阶段有着独特的划分方式,通过不同的称谓来表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这些称谓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儿童成长的关注,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刚出生的"赤子"到成年的"束发",每一个称谓都承载着古人对儿童的美好祝愿。
古代对小孩子的昵称丰富多彩,包括赤子、襁褓、孩提、始龀、垂髫、总角、黄口、幼学、豆蔻和及笄。这些称呼反映了古代对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命名习惯,在诗词中也有所体现。
赤子:指刚出生的婴儿,因为皮肤是红彤彤的,所以称为“赤子”。这个词后来也被用来称赞品德高尚的人。
襁褓:是对1岁以下婴儿的称呼,来源于父母把小被子包在孩子身上,再用宽带背在身上的方式。
孩提:大约指2到3岁的孩子,因为这时的小孩刚开始学会笑,让人感到非常可爱。
始龀:指男孩8岁、女孩7岁时换牙的年龄,这时候牙齿开始脱落,长出新的恒牙。
垂髫:形容的是七八岁的儿童,那时的他们头发未梳理,自然下垂。
总角:通常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那时孩子们将头发分成两束扎在头顶。
黄口:是指十岁以下的小孩,比喻成小鸟那样可爱的模样。
幼学:是十岁的孩子的称呼,这个名称来源于《礼记》中提到的“人生十年曰幼学”。
豆蔻:用来指女子十三四岁到十五六岁,豆蔻花常被用作少女的象征。
及笄:是指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的习惯,也指到了适婚年龄。
束发:则是男子的15岁,标志着他们从小孩迈向青年。
这些称呼各自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我国古代对儿童成长的关注与祝福。
热门推荐
2025年春联指南:从历史传承到创意集锦
2025春联:金龙迎春送福,科技赋能展宏图
中医四季养生饮品:10款中药调理方案详解
苏州IDC服务商加速转型AIDC,算力规模跃居全国第六
门牌号申请书完整指南:格式、要点与范例
门牌号办理指南:5个步骤+4大注意事项
门牌号申请攻略:4大环节详解与避坑指南
声东击西的智慧:从三国战场到现代社会
曹操两度用水攻,关羽水淹七军:三国水战经典
战略:从军事贵族到商业平民的演变史
垂丝三角梅修剪,打造最美花园
三角梅修剪必备:新手也能掌握的专业技巧
垂丝三角梅修剪秘籍,打造最美花园
垂丝三角梅修剪技巧,园艺大咖教你变高手
医林正骨丨颈肩酸痛,这5个动作请练好!
最新研究发现:蜂蜜+酸奶能有效改善肠道健康
上海家电维修迎高峰,官方发布服务指南和企业名单
家庭常见毒物防范指南:五类物品风险识别与应急处理
新房装修顺序是这样的……顺序对了少踩坑!
赵国人学燕步反忘其本,邯郸学步成盲目模仿警语
北电中美元月薪资破万,艺术类院校就业率创新高
小画室如何在竞争中突围?这份经营指南请收好
被狗舔过的食物还能吃吗?专家揭秘
在幼儿园大班开展跳绳运动的实施策略及成效
新一代降压药奥美沙坦,比上一代强在哪?药师详细分析优势
揭秘狮子座女生的完美底妆秘诀
河床能否逆袭米竞技?
湖北美院副教授程国栋揭秘“蒲团松”:一个黄山视觉文化标本的创生
河床队冬窗引援强势补强,罗哈斯佩雷斯助力冲击双冠
北京南站打车实现“即到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