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期待是一种微妙的暴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期待是一种微妙的暴力

引用
网易
1.
https://3g.163.com/news/article/J3HHKPBS0553EUEQ.html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威尔伍德说过这样一句话:

“期望常是一种微妙的暴力,因为这是要求别人顺从我们的意志。“

如果一个人总是把自己的期待投射在外界的人和事上,那么大概率的结果就是自己的期待会落空。一旦自己期待的那些人和事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那么,期待就会转变成失望、怨恨和痛苦。这对自己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微妙的暴力呢?

在所有的关系里,对别人有所期待原本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心理。一段好的关系,双方必然会懂得相互满足对方的合理期待。

然而,期待一旦变成了强制性,超出了对方的意愿和承受范围,就变成了一种微妙的暴力。施暴的人是自己,受害的人同样也是自己。

在一段关系里,当你对别人充满了期待,得到的却是对方的无视或忽视,你就会感到不满、生气或是愤怒。实际上,这些期待只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投射。简单来说,这是自己的人生课题,与别人无关。

而且,从小我们接受的一个普遍性认知就是人情世故,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有所回应。但是,如果自己一直局限在这样的认知里,就难以避免地会对别人有所期待,并要求对方有所回报。

但是,如果试着换个角度去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有所期待的关系转变为"我怎样对待别人是我自己一个人的事情。"至于别人对我的回应,真诚也好,背叛也罢,那是他自己的人生课题。

学会了课题分离,才能更好地成为自己,而不是让自己受限于已有的认知里。

就像"如果对方能够付出,我才能给予回应。"这只是一种建立在条件上的交换关系。

但是,爱本身就是一种出于本能的行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最原始的情感。而要求对方的回报或许就是自己内心的一种缺失。

就好比,我养了一只狗,我只想单纯地爱着这个生命并心甘情愿地对它好,就像一个母亲会本能地爱护着自己的孩子一样,而不会要求它能为我做什么。仅仅是看着这个生命健康、快乐地跑跳,我就能从中感受到幸福。

或许爱本身就是这样,没有那么多的理由,我只想本能地对它好,并愿意为它付出,而不求它的回报。当这个生命感受到了爱,它会主动以它的方式来回应我的爱意。这样的爱完全是出于自己内心的情感,不是以强制性的方式(比如期待或互换)来实现的。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爱别人,爱的其实是自己在这个人身上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和情感等等。其实,自己真正在意的还是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而期待的本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涵盖了自己的需要,希望对方能做些什么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一旦期待落空,就变成了对自己的一种残忍。因为,痛苦和受伤的那个人是自己。

况且,让别人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缺失,是永远无法填满的。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等着别人做出改变,而是要由自己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主动完成自己的人生课题,才能更好地成为完整的自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