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饭圈文化”为什么向体育界渗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饭圈文化”为什么向体育界渗透?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613530?commTag=true

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后,孙颖莎粉丝因不满比赛结果而做出的一系列过激行为,引发了社会对"体育饭圈化"问题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饭圈文化"的形成机制及其对体育界的影响,探讨了如何在文化生态繁荣发展的同时,避免群体狂热带来的负面影响。


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引发的争议

何谓饭圈?何谓饭圈化?

"饭圈"一词最初引入时是一个文化概念,与英文"fandom"相对应。但在中文语境中,"饭圈"逐渐特指内地娱乐圈(简称"内娱")粉丝与偶像之间的互动关系。"体育饭圈化"则指的是内娱粉丝的追星方式在体育界的应用。

粉丝的心理认同机制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曾庆香教授的研究指出,"饭圈"的成立基于"认同"这一关键因素。粉丝对偶像的认同过程包括"他者认同"和"自我认同"两个阶段。通过参与偶像的成长过程,粉丝与偶像形成了一个"想象共同体"。当偶像遇到不利状况时,粉丝会出于保护共同体的本能而采取行动,有时甚至会走向极端。


曾庆香教授关于饭圈认同机制的研究示意图

从个人想象到群体狂热

以应援团为代表的饭圈互动和运营,将个人的"想象共同体"发展成为一个真实的群体。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提出"心理群体"的概念,指出在特定情况下,个人的独立判断能力会消失,转而形成集体心理。这种群体狂热状态伴随着智力和判断力的下降,以及极端情感的放大。


群体狂热状态示意图

体育真的不需要饭圈吗?

事实上,体育商业化高度依赖"饭圈化"。通过制造明星、吸引粉丝,体育项目能够获得商业成功。国乒在2013-2014年的"第三次创业"就是典型案例。然而,如何在保持文化生态繁荣的同时避免群体狂热,是文明进步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挑战。


德云社新星,展现了文化行业的"饭圈化"趋势

结语

抵制群体狂热,需要每个人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影响他人。这次女乒事件虽然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也有助于社会对"饭圈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反思。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