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李嘉诚再多钱也带不走,最终还是油尽灯枯,终究留下一个传奇
96岁李嘉诚再多钱也带不走,最终还是油尽灯枯,终究留下一个传奇
李嘉诚这个名字,不仅代表着财富与成功,更是全球富豪榜和亚洲首富的常客。尽管今年已经96岁高龄,并且已经退休,但这位商界巨擘仍在为家族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的布局。他白手起家和勇于创新的励志故事,更是激励了无数的后来者。
李氏家族的崛起和发展
李嘉诚于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他的童年正值中国动荡时期,家庭环境并不富裕。1940年,12岁的李嘉诚跟随家人逃难至香港。由于家境贫困,李嘉诚不得不在15岁时辍学,开始在一家塑料贸易公司做推销员,以支持家计。
这位商界巨擘的成功之路始于1950年代,当时年仅22岁的李嘉诚凭借7000美元创办了长江塑胶厂。尽管出身贫寒,李嘉诚却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敏锐的商业嗅觉,逐步打造出了庞大的商业王国。
在创业初期,李嘉诚曾经也遭遇过挫折,面临着许多难以跨越的困境。然而,在表妹庄月明的鼓励和支持下,他成功渡过难关,并开始在塑胶制品行业崭露头角。1957年,李嘉诚敏锐地察觉到国外市场产品在香港的潜力,随即开始销售塑胶花,迅速填补了市场空白,一举成为"塑胶花大王"。
乘胜追击,李嘉诚于1958年在港岛北角建造了两栋楼,正式宣告进军房地产市场。这一决策可谓高瞻远瞩,因为正是房地产业务让李嘉诚在富豪阶层中站稳了脚跟。凭借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和灵活多变的经营策略,李嘉诚的事业版图不断的扩张,渐渐的涉足多个领域。
他始终坚持"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理念,通过多元化经营有效的分散风险,同时也抓住各行业的发展机遇。
正是这种高瞻远瞩的布局和果断的决策,使李嘉诚逐渐在香港商圈站稳脚跟,成为香港首屈一指的大富豪。
随着李氏商业帝国的不断壮大,李嘉诚也开始着手于规划家族财富的传承问题。然而,与其他豪门不同的是,李嘉诚家族的财富传承,显得更为智慧和长远。
2012年5月25日,李嘉诚正式的宣布了分家的安排,这一决定充分的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在这次分家中,李嘉诚将市值超过8500亿港元的资产,包括40%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以及22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分配给长子李泽钜。与此同时,他也对次子李泽楷的事业给予强大的资金支持。这种看似不均等的分配,实则暗含深意,实际上是李嘉诚明确的表态,将长子李泽钜定为李氏商业帝国的接班人。
李泽钜性格沉稳,为人低调内敛,几乎从未有过出格的行为,深受香港媒体的好评。相比之下,次子李泽楷的性格更为张扬高调。
李嘉诚的这一安排,无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旨在确保李氏家族企业的长治久安。值得注意的是,李嘉诚采用信托方式管理家族资产,由他本人和两个儿子各自持有三分之一的权益。这种安排不仅能够有效的规避税务风险,还能确保家族财富的稳定传承。通过将李泽楷的部分权益转移至李泽钜名下,李嘉诚巧妙地确立了长子在家族中的主导地位。
李嘉诚的财富传承计划不仅局限于第二代,他还在积极的培养第三代接班人。李泽钜的长女李思德,便是这一代人中的佼佼者。作为豪门之女,李思德从小就接受严格的教育,毕业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后,于2017年正式的加入家族企业。李嘉诚退休后,更是将部分精力投入到培养这位孙女身上,频繁的带她出席公开场合,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他在培养下一位潜在继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些天,李泽钜公开宣布将在香港设立家族办公室,由集团内部的资深员工和家族成员共同管理。这一举措进一步彰显了李氏家族对财富传承的重视,也暗示着李嘉诚虽已退休,但仍在幕后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从白手起家到打造商业帝国,李嘉诚始终保持着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在财富传承方面,他更是展现出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通过精心安排确保家族基业长青。
李氏家族对商业的把控
前几天,李嘉诚旗下位于东莞的"海逸豪庭"项目推出的重磅优惠,在房地产市场引发了轩然大波。据悉,该项目部分房源以五折价格出售,这一消息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吸引了大批购房者的关注,更在整个房地产行业掀起了热议。
这一举动,不禁令人联想起李嘉诚曾经的商业智慧。早在1967年,李嘉诚以低价收购了当时因动乱而价格大跌的地产,随后在香港楼市复苏时获得了丰厚回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五折抛售"虽然表面上看似是在亏本经营,但细究其中奥妙,不难发现李氏家族对房地产市场的精准把控。尽管此次优惠主要针对团购客户,且存在特定房源的限制,但它无疑为当前略显沉寂的楼市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置业良机,能以优惠价格获得高品质的居住环境,自然令人心动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一举措也引发了大家对房地产市场的深度思考。有观点认为,李嘉诚此举可能是在为大众打下"预防针",暗示楼市的高热即将冷却。从更深的层次来看,这一举措或许是李嘉诚集团对市场有了新的洞察,正在为未来的战略布局做准备。通过这种大幅折扣的方式快速回笼资金,李嘉诚很可能是在为后续的投资计划,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在1979年收购和记黄埔,还是在1999年收购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公司,李嘉诚都展现出了非凡的商业洞察力。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李氏家族灵活的商业应变能力,更体现了他们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笃定。正如李嘉诚曾经在塑料花行业和房地产市场上的成功转型一样,此次行动可能预示着李氏家族正在酝酿新的商业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嘉诚的这一举动,再次证明了他在商界的影响力。即便已经退休,他的每一个决策仍然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不禁让人想起李嘉诚早年间在香港股市低迷时逆势收购的经典案例。当时的他,以低价收购了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份,最终都获得了非常可观的回报。无论此次"五折抛售"的背后动机究竟如何,它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读商业巨擘战略思维的窗口。李氏家族似乎总是能够在市场的波动中找到机会,并将其转化为商业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虽然已经年过九旬,但是李嘉诚依然以其非凡的毅力和智慧,为李氏家族的事业保驾护航,为家族企业出谋划策。他的传奇故事仍在继续上演,激励着无数人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里勇往直前,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