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炳森,称他为“当代隶书第一人”
刘炳森,称他为“当代隶书第一人”
刘炳森(1937年8月-2005年2月15日),字树庵,号海村,幼年自号刘五先生,斋名瑞德草堂、观澜精舍等,出生于上海,祖籍天津武清。他是中国当代杰出的书法家和画家,以隶书闻名于世,其刘体隶书影响甚广,有人甚至称他为“当代隶书第一人”。
早年经历
刘炳森自小严格临帖学书,11岁时便以其书法闻名乡里。1957年19岁时,凭借其出色的书法和文采被权威机构“中国书法研究社”破格录取,成为最年轻的社员。1962年夏,他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同年秋到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法书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
职业生涯
刘炳森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他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期间,早期从事古代法书绘画一级藏品的临摹复制、修复和研究工作,曾复制长沙马王堆西汉帛画、山东金雀山帛画、宋人册页《巴山下峡图》《山腰楼观图》等,同时创作了山水画《双潭烟霭图》《建明秋色图》《龙潭秋瀑图》等优秀作品。
艺术成就
刘炳森的书法以隶书和楷书著称于世,并兼长行、草。他的隶书在坚实的传统功力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用现代的审美意识并参以姊妹艺术的某些韵律和情趣,加上文学素养,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世称“刘体隶书”。他的隶书创作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产生社会影响力,先后创作了《国际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鲁迅诗歌选》《历代游记选》《明北京城城墙遗迹维修记》《千字文》《百家姓》《岳阳楼记》等作品。
他的楷书主要宗法颜真卿,得益于《颜勤礼碑》《多宝塔碑》《东方画赞碑》《大唐中兴颂》等,不选颜书“痴肥呆拙”一路,而取其挺秀俊美,为书坛颜体楷书的创作注入了新意。他还曾为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书写照相排字机用的我国现行汉字隶书字样(近七千字),这套字样即今天电脑字库中的“华文隶书”字体,应用广泛。
教育与交流
刘炳森重视书法的基础教育,曾以多种形式从事中国书法的教育和普及工作,先后创作并印行数十部书法字帖,总发行量达数百万册。他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国际交流,先后出访南北美洲、欧洲和东南亚等许多国家,举办展览和讲学,其中三十余次出访日本,受到世界各国书界的尊敬。1990年荣获日本创价学会颁发的富士美术奖,2003年荣获日本创价学会颁发的世界和平文化奖。
个人品质
刘炳森为人诚朴,正直善良,不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他都一视同仁,以诚相待。他从来不妄自尊大、臧否他人,对传统、对前人总是怀着一种虔敬之情,虽已名满天下,但依然像一个辛勤的画家,在砚田内默默地耕耘着、劳作着。
逝世
2005年2月15日凌晨4时,刘炳森因患肺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67岁。
刘炳森先生的一生,不仅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在书法教育和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作品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