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段路明团队在量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自然》官网在线发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科院院士段路明团队在量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自然》官网在线发表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562424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教授段路明带领研究组首次实现基于数百离子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计算,该成果研究论文《具有单比特分辨率的数百囚禁离子二维量子模拟器》,于5月30日在《自然》官网在线发表,被《自然》审稿人称为“量子模拟领域的巨大进步”“值得关注的里程碑”。
段路明院士(右一)指导学生实验。清华大学 供图
研究团队介绍,离子阱系统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实现大规模量子模拟和量子计算的物理系统之一,多个实验验证了离子量子比特的高精密相干操控,该系统的规模化被认为是主要挑战。
清华段路明研究组利用低温一体化离子阱技术和二维离子阵列方案,大规模扩展离子量子比特数,提高离子阵列稳定性,首次实现512离子二维阵列的稳定囚禁和边带冷却,并首次对300离子实现可单比特分辨的量子态测量。
研究人员进而利用300个离子量子比特实现可调耦合的长程横场伊辛模型的量子模拟计算。长程横场伊辛模型,是一类重要的量子多体模型,有助于理解量子信息、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基本问题,也可用于求解优化问题等现实应用。
该工作实现了国际上最大规模具有单比特分辨率的多离子量子模拟计算,将该研究组保持的离子量子比特数国际记录(61离子),往前推进了一大步,首次实现基于二维离子阵列的大规模量子模拟。
研究人员还对该模型的动力学演化进行量子模拟计算,300个离子量子比特同时工作时,所能执行的计算复杂度达到2的300次方,超越经典计算机的直接模拟能力。该实验系统为进一步研究多体非平衡态量子动力学这一重要难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热门推荐
烧麦话题最近很热!你真的了解内蒙古的烧麦吗?
多彩藜麦好吃又营养
新年贴福字有讲究:8个禁忌助你迎好运
拔火罐吸出来的瘀血,是体内的毒素?
从回鹘文到西里尔字母:蒙古语的发展历程与文化内涵
从拉萨到珠峰:西藏经典旅游路线
USIM卡:存储容量大、安全性高,成移动通信新标准
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崛起,打造“亚洲锂都”新名片
姬松茸最佳搭配食材揭秘:山药、西红柿、白菜
日本料理中的姬松茸:美味与健康的完美结合
姬松茸:冬季养生新宠
藏历五月十五:西藏林卡节里的帐篷狂欢
化疗前准备这样做:权威专家金时教授的五大建议
从洛萨节到火把节:边疆少数民族春节习俗巡礼
藏历与农历的差异:一个融合汉藏文化的历法体系
称骨算命热潮背后的科学真相揭秘
称骨算命:心理暗示如何影响你的选择
称骨算命:千年文化传承与现代理性思考
宜春红色旅游打卡湘赣苏区
打卡宜春红色地标:铜鼓&万载
基层民警25年退休政策是什么?全面解析与实用建议
养老金并轨后,干部和工人身份差别将消失?其实很多人想错了
西昌火把节举办足球嘉年华,线上线下吸引2500万观众
2024昭觉火把节:九大方阵巡游演绎彝族服饰文化
“东方狂欢节”彝族火把节:三天三夜的民俗盛宴
当更年期遇上“晨僵”
手麻的最快恢复方法
弘扬传统手工艺 打造文旅新业态
探秘千年古刹,上海东林寺一砖一瓦皆禅意,繁华都市中的心灵净土
当青春遇见国风: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