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经验:厚朴麻黄汤专治此类顽固病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实战经验:厚朴麻黄汤专治此类顽固病症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19/12/29545384_1147120112.shtml
厚朴麻黄汤是《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方剂,“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主治外寒内饮、饮郁化热的咳喘证。以下我将从方剂组成、临床应用经验及总结要点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一、方剂组成与教材中功效
组成:厚朴、麻黄、石膏、杏仁、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小麦。
功效:散寒化饮,清热平喘。
主治:外寒束表,内饮郁热,症见咳嗽喘逆,痰多黏稠或黄白相兼,胸闷气急,喉中痰鸣,或伴发热恶寒,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滑或浮紧。
二、临床应用经验
1.辨证要点:
- 外寒内饮:恶寒、无汗、头身疼痛(外寒);痰多、胸闷、咳喘(内饮)。
郁热表现:痰色黄稠或黄白相间,口干或渴,舌苔黄腻,脉浮滑数。
适用病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哮喘、肺气肿、过敏性咳嗽等属寒热错杂者。
- 体质特点:
- 患者多体质偏实,痰湿壅盛,或素体阳盛,饮邪郁久化热。
- 常见于青壮年或儿童,或老年人痰热壅肺兼表寒未解者。
- 加减化裁:
痰热重:加黄芩、鱼腥草、瓜蒌皮增强清热化痰之力。
-表寒明显:加重麻黄、细辛用量,或配伍桂枝。
痰多壅塞:加葶苈子、苏子泻肺逐饮。
阴虚津伤:去干姜、细辛,加沙参、麦冬养阴润肺。 - 剂量特点:
麻黄与石膏比例:一般1:3~1:5(如麻黄6g,石膏18-30g),既解表寒,又清内热。
细辛用量:3-5g,特殊情况及允许时可以加量。
小麦:常用30-60g,调和诸药,护胃安中。 - 现代药理参考:
- 麻黄扩张支气管、缓解痉挛;厚朴、杏仁镇咳平喘;石膏抗炎解热;半夏祛痰。
- 全方体现抗炎、解痉、祛痰、调节免疫的综合作用。
三、使用注意事项与总结
- 禁忌症:
- 纯阴虚燥咳(无痰或少痰、舌红少苔)、纯热证(高热、痰黄如脓)慎用。
- 体质虚弱、心功能不全者慎用麻黄、细辛。
- 煎服法:
- 麻黄先煎去沫,石膏打碎先煎,细辛久煎减毒。
- 方中小麦宜用生品,保留甘润之性。
- 经验总结:
寒热并用:麻黄配石膏,外散寒邪,内清郁热;干姜、细辛配五味子,温化寒饮,敛肺止咳。
表里同治:既解表寒,又化里饮,适用于寒包火型咳喘。
病机关键:外寒未解,内饮化热,需动态观察寒热比例调整方药。
与小青龙汤鉴别:小青龙汤纯治寒饮,无石膏;厚朴麻黄汤寒热并调,适合寒饮夹热。 - 临床心得:
部分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轻度心悸(麻黄所致),可减少麻黄量或加炙甘草调和。
慢性咳喘患者需配合健脾化痰药(如茯苓、白术)及补肾纳气(如龙骨,蛤蚧等)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四、案例举隅
案例:中年男性,咳喘反复3年,遇冷加重,痰多黄白相兼,胸闷,舌苔黄腻,脉浮滑。
处方:厚朴15g,麻黄9g,石膏30g,杏仁12g,半夏12g,干姜6g,细辛3g,五味子6g,小麦30g。
疗效:3剂后咳喘减,痰转白,去石膏加茯苓15g,续服5剂症状缓解。
小结
厚朴麻黄汤的核心在于“寒热同治、表里双解”,尤其是外寒内饮兼郁热型咳嗽,临床应用需紧扣“外寒内饮夹热”病机,结合患者体质灵活化裁,尤其注意麻黄、细辛等峻药的合理配伍与剂量控制。现代呼吸系统疾病中寒热错杂证颇多,所以应用机会也很多。
热门推荐
从胡饼到羊肉:唐玄宗餐桌上的胡汉饮食交融
古诗词背诵大赛,赢取文化大奖!
古诗背诵也能变有趣?这些方法火了!
最新研究:AI缺乏理论思维,无法理解抽象概念
央企“铁饭碗”松动:工资改革与减员优化双管齐下
盆栽玫瑰养护全攻略:从花盆选择到修剪技巧
重获心脏健康!「通波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到底适合哪些人?
专家解析:荨麻疹夜间瘙痒加重的4大原因与应对方法
如何进行游戏定制开发角色扮演游戏?
专家解析:皮肤病夜间加重的科学护理指南
2025安徽彩礼调查:平均5-10万,宿州最高
心脏病专科医生教你科学护心:运动指南
抑郁症与心脏病的隐秘联系:最新研究揭示共病机制与治疗新思路
全谷物饮食,守护心脏健康
央国企成立潮:从战略重组到地方债务化解新路径
茅台出台两项禁令:禁止费用折价和搭售,规范酱香酒市场
留学生在美国买车全攻略:从选车到上路的完整指南
包头十大必去景点:一座充满魅力的旅游宝藏城市
王者荣耀更新前瞻:老夫子首推传说皮肤,新英雄皮皮晟将上线
三天穿越黄果树到丽江:瀑布、石林、洱海全览
桂林出发,4天3晚自驾游黄果树瀑布和丽江古城
甲氧氯普胺片:胃病救星还是用药陷阱?
甲氧氯普胺片:消化不良的“救星”?
扬州栖灵塔:千年古刹重现辉煌,诗篇佛韵永流传
颈椎病疼痛难忍?中医推拿,让你颈部轻松自如
秋季山楂采摘指南:从辨识成熟到储存食用
改善偏头痛:中医师教你避开11种“头痛食物”和2种缓解方法
单果重达82克,大金星山楂树高产栽培技术详解
金秋十月山楂丰收,河北兴隆年产25万吨居全国首位
金秋山楂正当时:营养价值超苹果12倍,多种食用方法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