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聚变领域有望再迎投资助力
核电|聚变领域有望再迎投资助力
近日,中国核电和浙能电力两家能源国企宣布拟以约17.5亿元增资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对核聚变能源领域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的增资情况、全球主要国家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可控核聚变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投资机会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有望获17.5亿元增资,我国核聚变项目多点开花
2月28日,中国核电、浙能电力公告拟以增资方式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拟投资金额分别约为10亿元/7.5亿元。两家上市公司公告中均提及本次投资为前瞻性布局核聚变能源领域,努力推动未来核聚变商业化应用,以期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与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提供助力。近期,我国多个核聚变试验装置取得突破进展,近年来国内多家企业启动聚变项目规划,并于2024-2026年密集开启装置安装,推动国内聚变行业进一步发展。
全球主要国家加速推进核聚变研究与商业化进程
据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2025年1月发布的《2024年国际能源科技发展态势分析》显示,全球主要国家开启新一轮可控核聚变研究的加速发展:1)美国在战略规划、试验进展与商业化领域同时发展,既实现多次复现正增益惯性约束聚变点火,又将建造全球首座电网规模商业聚变能发电厂。2)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和能量奇点公司的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洪荒70”均实现突破。3)德国计划设立高能量密度研究所。全球核聚变研究与商业化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国内外建设、试验需求释放过程将望利好相关产业链环节。
核聚变产业链核心环节分析
紧凑型托卡马克装置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超导磁体、第一壁、真空容器、核心泵和阀门、冷却系统、偏滤器等。据ITER建设成本拆分,磁体、真空容器、容器内部件等作为装置核心成本环节,建设成本占比超50%。此外,聚变产业链由于反应特性要求,核心亦涉及上游材料环节,主要包括特种金属以及超导带材,其中特种金属包括特种钢材、钨、铜等,而超导带材根据磁体的不同分为低温超导材料(铌钛、铌锡类)和高温超导材料(YBCO类)。我们建议重点关注核心材料及装置环节,在聚变装置加速落地过程中的订单受益表现。
风险因素
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不及预期;投资方案批准进展不及预期;核电政策变动风险;核电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