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远征军200师为何能赢得日本人的敬佩?全靠这位师长的出色指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远征军200师为何能赢得日本人的敬佩?全靠这位师长的出色指挥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CO4063H05566Z46.html

1942年5月26日下午,中国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缅甸战场负伤后不幸牺牲。这位被誉为"抗日名将"的师长,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赢得了敌我双方的尊敬。

1942年5月26日下午,200师师长躺在担架上,自知大限将至,让随从替他整理仪表,扶他起来,向祖国的方向凝望片刻后,他永远闭上了双眼。
全师陷入到极大的哀痛中。
这位师长很传奇,他带领的200师与国民党其他部队不同。战斗力强,士气高,赢得了日本人的敬佩。“对面的200师从上到下斗志旺盛,撤退时连伤兵都带走”。
蒋介石更是称赞这支部队以黄埔精神打败了日本武士道精神。
这个人就是中国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

戴安澜是安徽无为人。1904年出生,家人为他取名““衍功”,希望他长大后能建功立业。
而这段时期是中国最为动荡的岁月,清朝已经是一座摇摇晃晃,即将坍塌的楼房。各地起义不断,终于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民国。
到了1924年,黄埔军校建立。戴安澜同家乡热血青年一起奔赴广州,报考军校。他自己把名字更名为“安澜”,自号“海鸥”,希望自己要像海鸥,不惧风暴,勇敢搏击。
从北伐开始,戴安澜参加大大小小的战役,长城会战、华北会战,到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因作战勇猛颇受到上级赏识,他的职位也开始一步步往上升。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滇缅公路是中国战时的“输血动脉”,当时华北、华东、华中地区接连失守,中国已经无法从海上获取战时物资和武器。保住这条输血动脉至关重要。
英美也希望中国能够派兵守住滇缅路。蒋介石想要在盟军面前树立中国军人的形象,于是决定派出了10万将士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开赴云南中缅边境。

第一支先头部队,蒋介石选了戴安澜。
3月4日,戴安澜率领200师孤军深入缅甸。
入缅后,200师就遇到了一场硬仗—同古会战。这个战略计划是由史迪威将军和杜聿明共同谋定的。
由第200师在同古顶住当面之敌,英军在卑谬顶住当面之敌,另调第5军两个师、第6军一个师、第66军两个师共五个师,在中英坦克支援下,首先围歼同古当面之敌,得手后再向进袭卑谬的日军发起攻击。
这份计划看起来很完美,但他低估了日军的战斗力。
日军第55师团师团长竹内宽中将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他打仗凶猛,指挥部队在缅甸毛淡港口登陆,仅用四天时间就占领仰光。这次他指挥着4万多日军直扑同古。
在重炮、坦克等先进武器的配合下,日军向同古发起猛攻。200师埋伏在皮尤河大桥,对日军迎头痛击,初战告捷。

竹内宽怒不可遏,又增派出两个师团分三路围攻同古。军部工兵团守卫的克永冈机场被日军占领。敌人形成了三面合围之势。
3月22日深夜,戴安澜写了遗书给夫人:“亲爱的荷馨:余在此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
200师孤军奋战了12天,等待着援军的到来。然而,英军看日军攻势猛烈,在没有通知中国人的情况下仓惶撤退,把同古侧翼暴露给了日本人。
史迪威坚持原计划,再这样下去,200师会全军覆没。杜聿明一气之下,拍了电报请示蒋介石,希望200师不再坚守同古,赶快后撤。
得到允许后,杜聿明瞒着史迪威下令戴安澜放弃同古防线,突围后撤。
虽然同古最终失守,但是戴安澜以9000余人抗击两万日军达12日之久,歼敌4000多人。这个战绩极大鼓舞了国人。戴安澜成为了抗日名将。
在这之后,中英在棠吉又与敌军正面相抗。可是历史又重演了,英国人让中国军队顶在前面,看到战局不利,擅自放弃西线要地,坑了远征军。

史迪威让英军撤到印度,抛弃了远征军。戴安澜果断决定带200师北上回云南。
可是这条回家的路并不好走,他们要穿过5道封锁,穿过原始森林,渡过南渡河,越过曼腊公路和铁路。
在撤回途中,他们遇到了日军。戴安澜不顾个人安危,率领着部队突围。全师损失过半,戴安澜也不幸腹部中弹。
部队缺少医药,热带雨林潮湿闷热的环境里,戴安澜的伤口感染恶化。他只能躺在担架上指挥着部队前进。
预感时日无多,戴安澜命人叫来步兵指挥官兼598团团长郑庭笈,留下最后的嘱托:“如果我殉国了,你一定要把部队带回祖国……”
缅北距祖国只有100多公里之地的茅邦村,这是戴安澜生前最后停留的地方。

将士们没有就地安葬师长,而是决定把师长抬回去。
路过滇缅边境,一位老华侨得知戴安澜壮烈殉国,执意将一口为自己准备的楠木棺材献出。
数月前,昆明的街头鲜花和掌声送给远征的戴安澜。数月之后,昆明的街头用哭声迎回了戴安澜。那句“为民族战死沙场,男儿之份也”犹言在耳。
壮士许国,向死而生。正是这份热血筑起了吾国吾民抗战的底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