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馕言文”爆火背后:新疆文化的独特魅力
“馕言文”爆火背后:新疆文化的独特魅力
最近,“馕言文”在社交媒体上爆火,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不仅让人忍俊不禁,更引发了人们对新疆文化的浓厚兴趣。
“馕言文”的起源与特点
“馕言文”爆火的起源有五花八门的说法,比较出圈的是一个驾车的人将刚买的床垫子放在了车顶上,且只用自己的胳膊固定住,被下面的新疆网友调侃:“唉捧油你后面交警雄鹰豹子一样的速度有呢”
这种半懂不懂的交流方式,有种一句话被打散、再抓阄凑合起来的美感,很多人当即表示东北话已经洗脑不了我了,我要加入馕言文的行列。
除了小名“馕言文”,大名“大盘鸡文学”,其实这种话还有个学名,叫做“新疆汉语方言”。比如你来到新疆,走出火车站试图问路,路边的新疆大姨口中就可能是这种“汉语方言”;但若是校园里偶遇的新疆大学生,则更可能操着一口标准普通话。
但“馕言文”中总蹦出一些听不懂的词语也并不是错觉,比如“阿达西”“皮牙子”“巴郎子”“胡里马唐”,这些都是新疆汉语方言在维吾尔语中的借词。除了使用人数最多的维吾尔语,新疆还有柯尔克孜语、哈萨克语、蒙古语、俄罗斯语和乌兹别克语等。这些语言,也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新疆汉语方言。
新疆拥有全国最长的5700多公里陆地边境线,约占全国的1/4,交界邻国最多。新疆汉语方言中的因素也非常丰富。
巴扎里琳琅满目的商品
新疆文化的独特魅力
新疆是极其罕见的四方文化交汇之地。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里的“阿拉丁神灯”,在喀什的“巴扎”(集市)里随处可见。
天山以北气候寒冷干燥,却是水草丰美的草原
盛行西风带来大西洋的水汽,来到了这片三座大致为东西走向的山脉夹两盆地的大陆中央之地,几乎流尽了最后一滴眼泪。尽管中间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大西洋的水汽、天山和昆仑的融水、和建设坎儿井的人类智慧,使天山南麓和昆仑山北麓形成两条绿洲走廊,沿着盛行西风的来路透逸远去,甚至可达欧洲。这就是驰名世界的丝绸之路其中的中道和南道,也是新疆风靡世界的重要舞台。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驼队唐三彩
新疆一直是内地人的向往,《山海经》里的“不周山”、“昆仑”就是对这片大地的幻想。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从此无论朝代更替,官员走马上任、屯兵有序组织、通商井然有序,民族混居其乐融融。
到了大唐长安,新疆人已经是首都的常客,街边胡饼飘香,胡旋舞“回雪飘飖转蓬舞”,连“唐三彩”都是高鼻深目西域商队的模样。李忱写白居易悼词时写“胡儿能唱琵琶篇”,这“胡儿”里面就有维吾尔族的主要祖先:回鹘,说明新疆汉语方言的发展又到了新的阶段。
新疆博物馆藏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
由于新疆干燥的地理环境,丝织品、食物等文物都保存得非常完整。在清末的两次移民中,新疆汉语方言逐渐固定成东疆、北疆兰银官话、南疆中原官话;随着新中国各行各业劳动者来到新疆,类似普通话的北京官话也在新疆不断流行,形成了今天的“馕言文”。
“馕言文”的迷人之处
历来“洗脑”的方言都有很突出的特点,比如天津话“你说嘛玩意儿?”;粤语“三点几嚟,饮茶先啦”;河南话“俺不中咧~”……
那么,新疆话又是为什么洗脑呢?
山东人都得上头的迷人倒装
以“唉捧油你后面交警雄鹰豹子一样的速度有呢”为例,这种语序仿佛吃了云南菌子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只是一种倒装——没错,和山东迷人的倒装句一样,比如“你吃饭了没?”在山东就是“吃饭了没,你?”在新疆就是“你饭吃了没?”
于阗王尉迟输罗致沙州大王曹元忠文书(敦煌莫高窟藏)
正常的普通话语序是“主谓宾”,也就是“谁+做+什么”,而山东话是“谓宾主”,新疆话则是“主宾谓”:你后面(主)交警(宾)雄鹰豹子一样的速度有(谓)呢~
山东临沂文字刻碑
不过也有相似之处:山东话和新疆话都会用倒装辅以语气来进行强调,比如山东话里“谁啊他是?”或者“走不走啊你?”都为了语气强调把主语放在了最后;新疆话则是“车肚子里我在时候,我肚子里酒不在!”为了强调宾语里“在”的“受事”,把“车肚子”和“我肚子”放在最前面,强调“我在车里时没喝酒”。
陕西人都得叹服的“把”字句之神
地理君曾在《陕西话,把人都笑yōng咧!》写过,西安话的一大精髓就是要将所有「动宾短语」一律转换为「西安把字句」:把门一开、把床一上、把馍一夹、把汤一喝、把试一考、把书一看……
而新疆话的“把”字句则多了迷幻效果,比如“我把你一点空气不给”(我要掐你)、“那个水把我掐住了”(我被水呛到了)……
“我把你一点空气不给”
如果说陕西话里的“把”是因为要搭配多出来的“不定数量词”(比如把馍一夹里的“一”),那么新疆话里的“把”就是因为要强调句子里的形容词
比如“我把你还不知道么!”(我还不知道你吗!),强调我“肯定知道”,而且,新疆汉语方言里的“把”字远比普通话应用得更加广泛
东北人也得挠头的奇妙比喻
“唉捧油你后面交警雄鹰豹子一样的速度有呢”““阿达西,绳子一个不给,时间过去地方到了,手臂子醋一样的味道嘛~”“喂阿达西你的面子我的鞋垫子”“你嗓子雪崩了吗?我耳朵要给我交辞职报告了现在”……
一颗馕言文的子弹跨越岁月长河击中了我
关于音乐,“刀郎”是民族特色的一种奔放豪迈、悠扬明亮、神秘深邃的歌舞艺术
十二木卡姆花儿也是中华传统音乐中的重要部分
如果说什么方言能比得上新疆话的高端比喻……我只能想到东北的歇后语。
比如妈妈骂小孩五脊六兽(闲得很),形容自己用脚打后脑勺(很忙),还有最经典的“妈我想吃冰棍”“我看你像冰棍”……
大山大河、千里沃野,养出了两处人民广袤辽阔的语料库,大气粗糙中带着诙谐贴切,连搞抽象都旗鼓相当:
饿了吗捧油~来看看新疆羊肉串
维吾尔语借词,独一份的民族密码!
“馕言文”最迷人的一部分来了:“阿达西”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被邻居家的狗咬了,你可以告诉狗主人“诶阿达西,你家没穿衣服的巴郎子,我腿上狠狠地开餐厅呢”,这里面有两个借词,阿达西:朋友,巴郎子:男孩。
这是一张新疆汉语方言维吾尔语借词表,助你“馕言文”神功大成。
喀什古城水果摊
除了维吾尔语借词,由于地理位置和民族历史、文化的影响,新疆汉语方言还受到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蒙古语、满语甚至俄语等语言的影响。
新疆美食与人文
198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陈佩斯、朱时茂合作表演小品《羊肉串》,不仅映射了20世纪80年代新疆羊肉串在内地的风行,也强化了那一口新疆方言被叫做“羊肉串味儿”的印象。
唉饿了吗捧油再来看看大盘鸡
新疆拥有2500小时以上的年均日照时数和10℃以上的昼夜温差水果非常甜蜜。从汉朝开始,新疆的哈密瓜和新疆葡萄干就已经火了千年。
新疆伊犁土尔根杏花沟
新疆美食外卖,一名强有力的干饭战将!
新疆的自然美景
“馕言文”只是对新疆民风民俗宣传路上里程碑的惊鸿一瞥,而美景已经出圈很久很久了。比如最近最适合去的,赛里木湖
融冰季,伴随波浪,宝石般蓝色的湖冰薄冰层不断被风吹碎,又被风波推向湖岸,层层堆叠,发出碎玉般的撞击声。
辛苦了,让赛里木湖冰推治愈你吧!
再比如,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吐尔根乡北部的杏花沟,伊犁河谷两侧的天山山坡地带,分布着多种起源古老的野生果树树种。
进入4月,天气转暖,野杏最先感知到温度的变化,杏花如来势汹涌的潮水,爬上山坡、深入沟谷,拉开伊犁整个花季的序幕。
喀拉峻花海
那拉提草原,初春野百合破土而出;白沙湖、天山天池、班迪尔湖,蓝水晶一般蜿蜒;雪山巍峨,黄沙浩瀚,养出美丽且豁达的新疆人民。新疆,是个好地方,果然诚不我欺呀。
“馕言文”是新疆文化出乎意料却又意料之中的一次爆火。当交通发展,向往之地触手可及,对新疆产生兴趣,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到了春天,新疆即将进入最美的季节,欢迎你到新疆来,咱们新疆,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