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由纪夫:日本文学为何缺乏现当代巨著?
三岛由纪夫:日本文学为何缺乏现当代巨著?
日本文学为何缺乏现当代巨著?这个问题曾让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深感痛心。他认为,日本独特的发表体制和作家生态,使得作家很难像外国作家那样通过一部部作品不断自我打磨、自我成长。本文将通过三岛由纪夫的自述,探讨成为作家的条件、日本文学缺乏现当代巨著的原因以及作家创作的艰辛。
小说家并不是想当就能当的
三岛由纪夫认为,小说家并不是想当就能当的。他建议立志成为作家的人,应该尝试写作之外的东西,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尝试一下。如果发现任何一个尝试过的领域都不适合自己,那么再下定决心当一名作家也不迟。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不论在现实生活各领域经受多少浸濡仍丝毫不受浸染,这才是世间最宝贵的质性,它被称为一个作家的本能,也就是诗人的本能。
拥有一颗智慧的头脑
三岛由纪夫认为,拥有一颗智慧的头脑,对于小说家来说是首要之事。此外,一丝不乱的正确判断力,同时,不囿于抽象思维,拥有真切的现实生活常识也必不可少。只会用悲观的、伤感的眼光看待物事,那样的小说家是经不起检验的。
日本作家的生态
三岛由纪夫指出,日本作家的生态,绝不像某些人所憧憬的那样美好,反而既不快活,也不优裕。小说家更是如同马拉松选手一样,体力被最大限度地耗磨掉,且得不到休息调养,沉下心来读书的时间也没有保障,想要享受一刻对于艺术家而言最为可贵的 “什么事情也不做就想静静地发一发呆” 的时光,则完全没有可能。
作家每时每刻都在被迫耗磨自己,再加上日本独特的发表体制带来的弊害,因而很难像外国作家那样,通过一部部的作品不断地自我打磨、自我成长。
日本文学缺乏现当代巨著的原因
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似乎只能委之于偶然的运气了。日本之所以很难诞生出构筑在长时间的精心准备和绵密的调查之上、宛如宏大建筑般的巨著,也是这个缘故。
立志当一名作家的人,必须做好突破这种种制约,并且时刻与之进行不屈的较量、闯出一条自己的文学之路的心理准备,这是条充满艰辛的路。想要搭流行作品的顺风车,或者模仿某位作家的风格,又或者为了获取丰厚的物质回报等等,出于这样的目的而闯入文学的人,一定会失望的。
作为小说家,有时候某个世俗的动机确实也可能催生出一部优秀的作品,但小说家本质的心性绝不能只在世俗上头。
巴尔扎克每天写作十八个小时。说真的,小说就应该是这样创作的,而不是像诗人那样静待那一刻的灵光闪现。能够像这样孜孜不懈地努力,是成为一名小说家的前提条件,就像任何一个艺术家、实业家或者政治家在努力这一点上是没什么两样的,懒惰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成功。
曾听某位画家谈起在法国学绘画的时候学到哪些基本功,说最重要的是养成了一个习惯,即每天早晨必定认认真真地坐在画架前开始一天的工作。就凭这样一个习惯,其回国后在绘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将这事和日本人普遍的懒惰习性放在一起来看,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