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味觉地图"的真相:一个百年错误的诞生与推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味觉地图"的真相:一个百年错误的诞生与推翻

引用
中国科学院
1.
http://scicn.casad.cas.cn/wz/202411/t20241127_5040635.html

"味觉地图"这个流传已久的错误理论,竟然源于一个数据处理的小小改动。从1901年德国科学家的严谨实验,到1942年哈佛大学教授的误读,再到现代科学的彻底推翻,这个故事揭示了科学研究中数据解读的重要性。

"味觉地图"的诞生与传播

1901年,德国科学家David P. Hänig在一篇关于味觉研究的文章中首次描述了"舌头上某些区域对特定的味觉更加敏感"这种现象,这就是"味觉地图"最早的来历。Hänig通过在舌头不同部位滴下不同味道的液体来检测这些部位对不同味道的感知阈值。他的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对于不同味道的敏感阈值确实存在差异,但并没有绝对化地认为舌头的某一部位只负责一种味道。

然而,时间到了1942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Edwin Garrigues Boring在将这篇德国论文翻译成英语的时候,对数据进行了处理。他计算了Hänig图表中阈值的倒数并除以最大倒数,结果导致了一个误解:人们开始直观地认为,有些位点只能感受某种味觉。"味觉地图"也由此正式诞生。


Hänig的图上其实是没有纵坐标的,而Boring的图已经有了纵坐标

"味觉地图"的推翻

1965年,Erickson就从神经生理学角度对"味觉地图"提出了质疑。1974年,Collings的实验更是直接推翻了这一理论。他用不同味道的物质来刺激受试者舌头的不同区域,发现舌头的前后左右等不同部位对每种味道都是有感知的,只是不同部位感知不同味道的阈值有一些差异。


真实的味觉

味觉感知的科学原理

随着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我们发现人的舌头表面分布着各种舌乳突,包括菌状乳突、轮廓乳突、丝状乳突、叶状乳突。除了丝状乳突,其他三种都能感知味道。每个味蕾里有许多味觉受体细胞,这些细胞可以感受不同的味道。从2000年起,科学家陆续揭秘了甜、苦、咸、鲜、酸五种基本味觉的分子受体。

影响味觉感受的其他因素

不同人对味道的感知灵敏度存在差异,这与基因有关。例如,TAS2R38基因影响人们对苦味的敏感度,OR6A2基因影响人们对香菜味道的感知。此外,年龄、疾病、药物等因素也会导致人的味觉功能失调。

结语

"味觉地图"是一个以讹传讹的过程,这个错误至今仍在流传。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了解了这个错误理论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知识传播的重要性。关注科学,让我们一起更新知识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