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区市场监管局发布防范传销提醒:教你识别三大特征和新型陷阱
蓬莱区市场监管局发布防范传销提醒:教你识别三大特征和新型陷阱
蓬莱区市场监管局近日发布了防范和打击传销活动的警示提醒函,详细介绍了如何识别传销活动的三大特征,并列举了多种新型传销陷阱。提醒广大群众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也明确了传销活动的法律责任,对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人员将依法予以严惩。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识别和防范传销骗局,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财产安全。
传销活动的三大特征
蓬莱区市场监管局提醒,传销活动通常具备以下三大特征:
入门费:要求参与者缴纳一定费用或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服务以获得加入资格。这种费用往往被包装成“投资”或“加盟费”,但实际上是为了获取非法利益。
拉人头:鼓励参与者不断发展下线,通过发展新成员来获取提成或返利。这种模式不注重实际商品或服务的销售,而是以发展人员数量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多层次计酬: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返利依据。这种模式往往形成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只有少数顶层人员能够获利,而大多数底层参与者则难以获得回报。
新型传销陷阱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销活动也不断变换形式,变得更加隐蔽和复杂。以下是一些新型传销陷阱:
投资智能充电桩项目:以投资智能充电桩为名,要求参加者缴纳费用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依据,引诱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
虚拟货币增值服务:以平台提供虚拟货币增值服务为名,要求参与者购买一定数量的虚拟货币充值该平台获得加入资格。平台不具有行为人对外宣传的大部分盈利模式,主要从各层级参与人的投资中非法获利,参与者获得收益的结算方式为虚拟货币,收益主要取决于其下线人数及下线投资额。
社交电商陷阱:以“拼单团购”“社交电商”“消费返利”等名义进行,表面上是正常的商业活动,实则是为了拉人做下线,资金难以提取。
法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指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将依法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30人且三级以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120人/250万元),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如何防范传销
理性投资:切勿相信“赚快钱”“一夜暴富”的承诺,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核实平台资质:在投资前,一定要验证平台的正规性,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的投资推荐。
远离非法活动:特别是荐股和虚假借贷,保持警惕,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及时举报:如果发现可疑的传销活动,应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
传销活动不仅对个体造成严重的经济和心理伤害,也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和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加强对传销活动的打击和防范是非常必要的。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共同抵制传销,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