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板胡学会成立40周年,秦韵飞扬展现艺术传承
陕西板胡学会成立40周年,秦韵飞扬展现艺术传承
12月28日,由陕西板胡学会主办的“秦韵飞扬——陕西板胡学会成立40周年音乐会”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场启幕。本次音乐会,也是板胡艺术列为陕西省级非遗项目12周年庆典系列活动的开幕演出。
全省板胡精华作品集中呈现 全景式展现秦派板胡艺术
数百年来,板胡一直是西北诸多戏曲、传统说唱艺术的主要伴奏乐器,尤其是在秦腔演出中,每每板胡响处,锣鼓起时,秦腔高亢、荡气回肠,总能让一抹“乡愁”荡漾心间。作为一次集全省板胡精华作品的音乐会,本次演出全景式展现秦派板胡艺术,对秦派板胡艺术进行了全方位梳理、展示、检阅与总结,近20个各类板胡乐曲演奏,让人沉醉其中。
当日的音乐会,在板胡大齐奏《秦韵飞扬》中拉开帷幕。取材于秦腔音乐的这一作品,由板胡艺术非遗传承人、陕西板胡学会会长、板胡作曲家与演奏家李书亲自领奏,整曲巧妙运用多声部并结合打击乐,形成宏大壮阔、层层递进、跌宕起伏的气势,听来酣畅淋漓。
紧随其后,来自陕西各地的板胡演奏家们,相继演奏了《拥军秧歌》《秦川忆事录》《正月里来》《秦川新歌》《郿鄠联奏》《苦韵》《秦腔曲牌》《红军哥哥回来了》《农家乐》等多首风格不同、音韵别致的板胡特色曲目。带着浓郁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这些曲目或欢快激越,或缠绵情深,但无一例外,都洋溢着浓郁的三秦风情。
在这场板胡做“主角”的音乐会上,大量陕西地方戏曲及民间艺术也前来助阵:同州梆子、阿宫腔、华阴迷胡、碗碗腔、洛南静板书、合阳线腔、长安道情……当戏音腔调与板胡演奏珠联璧合,更显“秦”意绵绵,回味悠长。
传承、创新、年轻态 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老艺术”
陕西板胡学会创立于1984年。这些年来,学会始终坚守“继承传统、与时俱进、促进交流、培养人才”理念,让古老艺术既传承经典,也焕发新生:一方面孕育大批优秀中青年板胡演奏家,如今已成为各专业戏曲院团、艺术团体的中流砥柱;另一方面助力深耕创作,诸多脍炙人口的板胡曲目问世,广受群众喜爱。在陕西板胡学会和相关主管部门的共同推动下,板胡艺术于 2013年成功跻身陕西省非遗名录。
28日举行的“秦韵飞扬——陕西板胡学会成立40周年音乐会”吸引了大量钟情陕西戏迷、地方音乐爱好者和关注者纷至沓来。记者在人群中,还看到了已九旬高龄的我省著名文艺家雷达,他也是陕西板胡学会的最初发起人之一。
雷达兴奋地说:“板胡是我国秦腔等梆子腔的主要伴奏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艺术板胡’与‘伴奏板胡’在陕西并存发展,让板胡演奏技巧在这片黄土地得到高质量的发展。时光飞逝,当年的板胡新锐李书已成长为现任板胡学会会长,看到陕西板胡人才队伍越来越壮大,板胡新作量多质佳,我是欣慰、激动、高兴!”
陕西省文艺评论家、陕西秦域文化传播中心理事长张燕则注意到,如今的板胡演奏队伍中,多了不少年轻人,“这是一件好事,古老的艺术想要传承,年轻的身影、年轻的表达必不可少。希望板胡艺术踏浪新时代,不断在传承中创新,让更多年轻人发自心底地爱上这门‘老艺术’。”
记者了解到,在本次音乐会后,2025年3月起,陕西板胡学会还将开启板胡音乐会全省巡回演出等活动,让秦派板胡艺术之花在三秦大地处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