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专家详解:早搏的症状、原因及三种缓解方法
心血管专家详解:早搏的症状、原因及三种缓解方法
早搏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云太医心血管专家范立华介绍了早搏的症状、原因和三种缓解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早搏,又称期前收缩,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早搏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
临床表现
早搏可无症状,亦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频发的过早搏动可致(因心排血量减少引起)乏力、头晕等症状,原有心脏病患者可因此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听诊可发现心律不规则,早搏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早搏的第一心音多增强,第二心音多减弱或消失。早搏呈二联或三联律时,可听到每两次或三次心搏后有长间歇。早搏插入两次正规心搏间,可表现为三次心搏连续。脉搏触诊可发现间歇脉。
早搏病因
早搏的发生原因有很多,其中神经功能失衡(包括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在内的自主神经)以及大脑神经过度兴奋和抑制是功能性早搏的最常见原因。钾、钠、镁等电解质的失衡和心肌损伤、缺血则是器质性早搏的最常见原因。前者多发生于饮用咖啡、浓茶、酗酒、吸烟或紧张、焦虑、恐惧、大喜、大悲、大怒等情绪变化或过度劳累、失眠、更年期、消化不良等情况。后者多发生于各种心脏病和电解质紊乱等情况。甲状腺功能亢进、二尖瓣脱垂、手术和某些药物也可引起心脏早搏。当然,有器质性心脏病背景的病人,任何附加感染、情绪波动和体力劳累均可以导致心肌缺血或心功能加重损害而诱发包括早搏在内的各种心律失常。
缓解心脏早搏三法
深呼吸:具体的做法是轻闭口,以鼻呼吸。先深深地吸气,停一下再把气徐徐呼出。或者做深快呼吸12秒后再把气徐徐呼出。
拍打前胸:两手掌张开手指微曲,自上而下拍打以中度拍打为主,特别是心脏部位。
掐穴疗法:以拇指甲端掐对侧内关穴,每侧两分钟,掐穴时穴位处有热、胀、酸、麻等感觉。
本文原文来自云太医心血管专家范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