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推荐:运动疗法助力糖尿病管理
《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推荐:运动疗法助力糖尿病管理
《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强调,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推荐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研究表明,规律的运动不仅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还能改善身体成分和生活质量,有助于控制血糖和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
有氧运动:提升心肺功能,改善血糖控制
有氧运动是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首选。它通过持续的、有节奏的运动,提高心肺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效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改善血糖、血脂水平。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有氧运动的强度应控制在中等水平,即达到最大摄氧量的50%左右。对于50岁以下的患者,运动时的心率应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次;50岁及以上的患者,心率则应控制在每分钟100次左右。主观感觉上,运动时应感到“稍费力”或“轻松”,能够正常说话但不能唱歌。
每次有氧运动的时间应在20分钟以上,每周累计时间不少于150分钟。餐后60-90分钟是运动的最佳时机,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运动前后各进行5分钟的热身和放松活动,有助于预防肌肉和关节损伤。
抗阻运动:增强肌肉力量,提高代谢率
抗阻运动主要通过对抗阻力来锻炼肌肉力量,包括使用哑铃、做深蹲、仰卧起坐、俯卧撑等。这类运动能够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基础代谢率,对血糖控制有积极作用。
抗阻运动的频率建议为每周2-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48小时,以确保肌肉得到充分恢复。对于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不建议进行高强度的抗阻训练,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运动效果与安全性
规律的运动能够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提高GLUT4蛋白的表达和转运效率,从而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研究显示,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比传统的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训练(MICT)在改善血糖控制方面更为有效,这可能与HIIT能更显著地增加Metrnl蛋白的分泌有关。
然而,运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安全。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应监测血糖水平,避免在血糖未控制时进行剧烈运动。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如果运动量大,应适当补充能量或减少药物用量。运动时应穿着合适的运动鞋和服装,选择安全的运动环境,注意补充水分。
此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如心功能不全、严重糖尿病肾病或视网膜病变等,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运动时应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快速补充能量的食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低血糖情况。
运动疗法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还能改善心血管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建议糖尿病患者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让运动成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