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利率高达6480%!绍兴警方破获特大网络高利贷案
年利率高达6480%!绍兴警方破获特大网络高利贷案
浙江绍兴警方近期破获的一起典型网络套路贷案件,再次将高利贷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网贷平台通过“砍头息”、高额服务费等手段实施高利贷的恶劣行为,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高利贷法律处理的关注。
案件回溯:从5000元到550万元的债务深渊
2023年,浙江绍兴26岁的张女士因轻信网络上“利率低、无抵押、放款快”的小广告,向某贷款平台借款5000元,约定5日后偿还。然而,她万万没想到,这笔看似普通的借款,竟让她一步步陷入了债务的深渊。
根据警方调查,张女士在借款时被扣除了1500元的“砍头息”,实际到手仅3500元。借款到期后,因无力偿还,平台又向她推荐了所谓的“过桥借款”:借款1万元,到手5000元,且要求当日借、次日还。更令人发指的是,第二次“过桥借款”时,平台竟要求张女士发送手持身份证的借款视频及裸照,方能放款。
就这样,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张女士所签借条金额高达550万元,扣除“砍头息”实际到手200多万元,这笔钱主要用于填补最初借款5000元产生的“巨洞”。这起案件的成功侦破,不仅为受害者讨回了“被消费”的尊严,也让公众再次见识到了高利贷的可怕面目。
套路揭秘:“砍头息”与高额服务费的陷阱
“砍头息”和高额服务费,是当前高利贷犯罪的两大典型手法。所谓“砍头息”,是指在发放贷款时预先扣除利息的行为。这种手法看似简单,却极具迷惑性和危害性。以张女士的案例为例,她最初借款5000元,却被提前扣除了1500元的利息,实际到手仅3500元。这种做法不仅严重侵犯了借款人的权益,也使得实际借款利率远高于表面利率。
除了“砍头息”,高额服务费也是高利贷平台常用的套路之一。一些网贷平台会以手续费、征信费、担保费、查询费等名目,变相收取高额费用。例如,广东广州的肖先生在某网贷App借款3000元,实际到账却只有1800多元,平台还要求3天后还款3050元。经计算,这笔借款的实际年化利率高达惊人的6480%。
这些手法之所以屡屡得逞,一方面是因为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借款人金融知识的匮乏和风险意识的淡薄。正如绍兴市公安局越城区公安分局民警周楹础所言,网络套路贷案件的共同特点是通过线上作案,以低息、快速放款为诱饵吸引借款人,但实际借款利率极高且还款要求苛刻。
法律规制:高利贷的红线在哪里?
针对高利贷问题,中国法律有着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进一步指出,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
以张女士的案件为例,其实际承担的利率远远超过了法律规定的上限,因此,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是无效的。在实践中,中国对高利贷的打击力度较大,对超过法定利率上限的借贷行为进行严厉查处。例如,某地法院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借贷双方约定年利率为36%,远超当时一年期LPR的四倍,法院最终认定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国际视野:各国如何规制高利贷?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根据自身的法律体系和经济状况,采取了不同的法律措施来规制高利贷行为。以美国为例,各州自行制定法定最高利率,多数在10%左右。如果放贷人索取的利率高于所在州的法定最高利率,则该借贷合同无效,放贷人则没有追索借款人偿还贷款的权利。
欧盟国家则通过《消费者信贷指令》和《不公平商业行为指令》来规制高利贷。这些指令明确表示,如果合同条款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导致双方权利义务明显失衡,那么可以认定合同条款对双方没有拘束力。法国、意大利等国还通过立法设定民间借贷的统一上限,法国的上限一般设定为33%。
加拿大对高利贷的规制更为严格,法律规定年利率超过60%即构成高利贷罪,属于严重的刑事犯罪。加拿大的反高利贷法律还特别针对发薪日信贷业务,规定利率不得超过60%,超过即触犯刑律,会受到刑罚处罚。
警惕与呼吁:远离非法借贷,守护金融安全
浙江绍兴这起典型网络套路贷案件的成功侦破,再次敲响了金融安全的警钟。它提醒我们,面对“利率低、无抵押、放款快”等诱人广告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同时,也要认识到,打击高利贷不仅需要法律的严惩,更需要公众金融安全意识的提升。
在此,我们呼吁广大公众:远离非法借贷,选择正规金融机构;提高金融知识水平,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如遇高利贷陷阱,及时向警方报案,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铲除高利贷这一金融毒瘤,营造安全、健康的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