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堵塞治疗迎来新突破:纳米机械人和栓塞技术显身手
脑血管堵塞治疗迎来新突破:纳米机械人和栓塞技术显身手
脑血管堵塞是导致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脑血管堵塞的治疗方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将介绍两种最新治疗方法:磁控溶血酶激活剂纳米机械人(tPA-nbots)治疗和脑膜中动脉栓塞技术。
纳米机械人治疗:精准溶栓的新突破
香港中文大学跨学科研究团队开发的磁控溶血酶激活剂纳米机械人(tPA-nbots),为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新型纳米机械人尺寸仅有约300纳米,能够在狭窄的末梢血管中自由穿行,精准定位到血栓位置。
通过磁场控制,tPA-nbots能够携带溶血酶激活剂到达只有亚毫米大小的血管中,瞄准血块启动溶栓过程。溶栓完成后,纳米机械人还能被导航回到导管,安全离开体内。这种精准局部施药方法不仅防止了高剂量药物在体内流动可能引发的出血风险,而且溶栓速度较传统治疗快5至20倍,大大节省了疏通血管的时间,有望减少患者的脑损伤。
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效率,研究团队还创新性地应用了激光散斑对比影像扫描(LSCI)技术。这种先进的影像技术能够在复杂的血管环境中,实时追踪和导航纳米机械人的活动,监测缺血性中风影响区域的血流状况、溶栓过程和血栓状态的变化。通过LSCI,医生可以精确调整纳米机械人的剂量、磁场应用的距离、强度和角度,为未来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脑膜中动脉栓塞:微创治疗的新选择
在中国,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毛颖教授团队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牵头,联合国内31家神经外科及脑血管疾病中心,历时3年多,成功研发并验证了脑膜中动脉栓塞技术在治疗非急性硬膜下血肿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脑膜中动脉栓塞技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将栓塞物(如液体栓塞剂或颗粒等)注入脑膜中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从源头上阻断供血,减少血肿血供,促进血肿的吸收和缩小。同时,该方法还能有效防止新鲜血液的注入,降低血肿进一步扩大的风险。
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治疗相比,脑膜中动脉栓塞技术在降低血肿复发率、进展率和死亡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90天的随访期内,接受栓塞治疗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仅为6.7%,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的9.9%。特别是在无需钻孔引流的患者中,栓塞技术的优势更加明显。此外,栓塞组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风险更低,特别适合高龄患者。
新疗法的意义与展望
这两种创新治疗方法的出现,为脑血管堵塞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磁控溶血酶激活剂纳米机械人治疗通过精准定位和快速溶栓,有效减少了脑损伤;而脑膜中动脉栓塞技术则为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这些新疗法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复发风险,还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随着这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脑血管堵塞的治疗将更加精准、安全和高效,为更多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