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富五车的秘诀:苏轼的读书方法与坚韧精神
学富五车的秘诀:苏轼的读书方法与坚韧精神
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以其卓越的才华和丰富的学识成为了“学富五车”的典范。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书画艺术,苏轼都展现了非凡的才能。那么,苏轼是如何做到“学富五车”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精神世界,探寻这位文学巨匠的学习之道。
“八面受敌”读书法:系统化学习的智慧
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是他独特的学习方法的核心。这种读书方法强调每次读书时集中一个目标,比如了解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或者求证史实、典故、辞章、文物等。这种方法将泛泛浏览转变为有目的、系统化的学习,有助于深入掌握知识。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农村调查》中称赞:“苏东坡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历史,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宋朝,也是对的。今天我们研究中国社会,也要用个‘四面受敌’法,把它分成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四个部分来研究,得出中国革命的理论。”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在古代有效,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逆境中的坚持:坚韧精神的体现
苏轼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过学习。在被贬谪到黄州期间,苏轼的生活极为困顿,甚至不得不带着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以自给自足。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苏轼依然坚持每日读书,即使是酩酊大醉,也不给自己找偷懒的理由,必然是“披展至倦而寝”。
苏轼的这种坚韧精神,不仅体现在他对知识的渴望上,更体现在他对生活的态度上。他喜欢交友,害怕寂寞。他交朋友从来不看地位,他只在乎趣味。无论是达官显贵文学青年和尚道人,还是山村野夫引车卖浆,都可交朋友。他说自己“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正是这种宽广的胸怀,让苏东坡拥有了无与伦比的追求快乐的能力。
卓越的成就:学问广度与深度的展现
苏轼的成就,充分展现了其学问的广度和深度。他在散文、诗、词、赋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与韩愈并称为“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他的词开创了“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还擅长书法和绘画,名列“宋四家”之首。
苏轼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还体现在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上。他把失意化成“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极简主义美学;化成“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放;化成“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洒脱;化成“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自信,化成“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
苏轼的学习方法对现代人的启示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面临着知识过载的困扰。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它教会我们如何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有目的地筛选和吸收自己所需的信息,避免盲目和肤浅的学习。
苏轼的坚韧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贵品质。在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困难时,我们应该像苏轼一样,保持乐观的态度,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正如苏轼所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这位“学富五车”的文学巨匠,用他的独特学习方法和坚韧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典范。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苏轼的读书方法和求知态度,不断提升自我,实现真正的“学富五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