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4起蘑菇中毒3起致死,亚稀褶红菇特征与预防全解析
湖南4起蘑菇中毒3起致死,亚稀褶红菇特征与预防全解析
2023年,湖南省发生了4起野生蘑菇中毒死亡事件,其中3起是由一种剧毒蘑菇——亚稀褶红菇导致的。这种看似普通的蘑菇,却隐藏着致命的危险,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亚稀褶红菇的特征
亚稀褶红菇,又被称为火炭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华中、华东、华南和华北南部地区的剧毒蘑菇。它通常在5月初至10月初生长,常出现在混交林中。
亚稀褶红菇的典型特征是“灰帽子(菌盖)、灰裤子(菌柄),伤变红(受伤变红后不变黑)”。具体来说,它的菌盖直径约6至12厘米,表面呈灰白色、浅灰色或煤灰黑色,成熟后中部会向上翻卷,边缘没有明显的条棱。菌肉和菌褶均呈白色,受伤后会变红,菌柄粗短,表面呈灰色。
中毒症状
亚稀褶红菇中毒主要表现为横纹肌溶解型,这是一种极其严重的中毒类型。一旦误食,中毒症状会在食用后10分钟至1小时内迅速发作,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胃肠道不适。24小时后,症状会进一步加剧,出现全身乏力、肌肉痉挛性疼痛、血尿或酱油色尿液等严重症状。肌酸激酶水平急剧上升,这些表现预示着可能发展成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急救方法
如果怀疑亚稀褶红菇中毒,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催吐或导泻: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具(如筷子、汤勺等)压迫舌根部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将胃内容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催吐后,最好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脱水导致休克。腹泻较轻微的可少量服用泻剂,加快毒素排除。
立即就医:中毒后应立即到正规医院救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所就诊医院不具备救治野生菌中毒的医疗条件,医院要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尽快将病人转到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救治。
保留毒蘑菇样本:保留毒蘑菇样本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最好将食用的蘑菇拍照并携带进食的剩余蘑菇样品,以便专业人员鉴定蘑菇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预防措施
不随意采食:避免自行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尤其是不认识的品种。即使是对野生蘑菇有一定了解的人,也很难仅凭肉眼准确辨别其毒性。
正确鉴别:可食用的红菇(如大红菇)与有毒品种(如毒红菇)外观相似,需要专业人员借助仪器设备进行准确鉴别。
科学烹饪:即使可食用的红菇,也应充分煮熟以降低潜在风险。剧毒的种类烹饪不会使毒素分解。
不轻信民间方法:不要相信民间流传的野生蘑菇鉴别方法,如“鲜艳的蘑菇有毒”、“与银器同煮会变色的蘑菇有毒”等,这些方法都不靠谱。
提高警惕:特别是在夏秋季节,亚稀褶红菇生长旺盛,要特别小心,远离这一致命“杀手”。
总之,为了安全起见,在无法准确辨认的情况下,建议不要轻易尝试野生蘑菇。一旦误食,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及时就医。同时,保留蘑菇样本供医生参考,有助于准确判断中毒类型并实施针对性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