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夏:用唯美线条塑造女性之美,引领新艺术运动风潮
穆夏:用唯美线条塑造女性之美,引领新艺术运动风潮
捷克艺术家阿尔丰斯·穆夏(Alphonse Maria Mucha)是新艺术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少女漫画鼻祖”“招贴画海报大师”和“视觉传达祖师爷”。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女性形象和装饰风格闻名于世,对后世的视觉艺术、广告设计和动漫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穆夏(图源:《唯美穆夏 形式与意象》)
穆夏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值妇女解放运动兴起之际。越来越多的女性取得了经济上的独立,女性意识不断觉醒,追求尊严、独立与自由。艺术家们开始热衷于在画作中表现女性的形象,追求自由的表达形式。然而,穆夏的作品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气质。
画中的女性成为美的化身,婉转流畅的线条,淡雅清新的色彩,华美瑰丽的装饰,让人一见难忘。穆夏细腻笔触之下的女性,或柔美、或坚毅、或慈悲,甚至带有一种神圣的美,“穆夏女神”的千百种面貌,也映照出当代女性形象的某一个切面。
穆夏作品:《黄道十二宫》(图源:《唯美穆夏 形式与意象》)
戏剧女神:做自己生命的大女主
34岁前的穆夏,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18岁报考布拉格艺术学院名落孙山,几次进修的机会也都落空,为了生活他不得不成为打工人,帮杂志画插画,赚点儿低廉的工资,艺术大师的梦想,遥遥无期。
年轻时的穆夏,19世纪90年代摄于巴黎(图源:维基百科)
1894年,34岁的穆夏遇到了生命中的缪斯——当红戏剧演员莎拉·伯恩哈特。她是法国炙手可热的巨星,当时的地位绝不逊于现代的苏菲·玛索。
莎拉·伯恩哈特(图源:维基百科)
当时伯恩哈特给穆夏供职的印刷公司打来电话,想为自己创作的戏剧《吉斯蒙达》定制一幅海报,当时其他画家都在休假,只有穆夏愿意接这个活儿。穆夏创作的《吉斯蒙达》海报震惊了巴黎,这是当时从未有过的艺术风格。
画中是一位拜占庭式的贵妇,身着金灿灿的华美长袍,头戴淡粉色的花冠,仿佛丛林中的仙子。她在等身长条版面与圆拱形装饰的衬托下,在柔和明快的色彩氛围和植物元素的簇拥中,如此庄重典雅。当时的伯恩哈特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却在穆夏的笔下,展示出了无与伦比的青春活力。
《吉斯蒙达》海报(图源:Mucha Museum)
34岁的穆夏一炮而红,后来又设计了很多戏剧海报,女性成为穆夏笔下绝对的主角,她们形态婀娜,表情生动,摆出戏剧性的姿态和手势,一个个“大女主”跃然纸上,让故事中的角色更有魅力。
《茶花女》海报(图源:gallerix)
穆夏捕捉到了莎拉·伯恩哈特在希腊著名悲剧《美狄亚》中引人注目的舞台表现,并将其创作为海报作品。美狄亚从为爱舍弃一切的少女,到坚韧决绝的复仇者的改变,提醒着女人们“爱别人不如爱自己”。
《美狄亚》海报(图源:成都 ·穆夏美术馆)
穆夏在芭蕾舞剧《风信子公主》的海报中,为“风信子公主”的右臂画了很多线条和阴影,最终描绘出了一个肌肉强壮的公主,这一大胆的形象,与一般优雅婉约的女子形象大为不同,而是塑造出充满力量的“大女主”形象。
《风信子公主》海报(图源:成都 ·穆夏美术馆)
女人味:每个女人都是自由自在的小仙女
穆夏笔下的女性,常常被描绘为有着流动长发,着华美长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灵,不是表面上的“长得好看”“穿得好看”,而是有一种超越人性的神性美,女性形象不仅是美的象征,也是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她们与绚丽多姿的花卉和植物在一起,与世间各种美好的事物在一起,展现出独一无二的女人味。
穆夏作品中常见的女性形象(图源:gallerix)
《四季四联画》分别描绘了春的萌芽、夏的繁茂、秋的丰盈与冬的萧瑟,四位婀娜多姿的少女,与背后的自然环境完美地融合为一体。
《四季四联画》(图源:Mucha Museum)
《花朵系列四联画》中,康乃馨、百合、玫瑰和鸢尾,四种风格的娇艳花卉,在穆夏笔下化身为姿态不一的女子,还有盛开的花朵作为环境的烘托,柔美的色调让画面很有呼吸感。
《花朵系列四联画》(图源:Mucha Museum)
《宝石系列四联画》中,画面中的女性分别化身为四颗宝石:红宝石、紫水晶、绿宝石、黄玉。背后的装饰图案与前景盛开的鲜花,都象征着宝石如同女神优雅神秘的气质一般,从颜色到细节浑然一体,流光溢彩。
《宝石系列四联画》(图源:Mucha Museum)
《四艺系列四联画》中,穆夏将舞蹈、绘画、诗歌、音乐四种艺术比作衣着华丽、姿态优雅的四位女性,穆夏更创造出了独特的“Q型构图”,将四位“艺术女性”所坐的圆环与其服饰裙摆相结合,从而构成“Q”型,使得人物形象更具动态美感,更加饱满生动。
《四艺系列四联画》(图源:Mucha Museum)
新女性:时尚自由的代言人
戏剧海报的创作,使穆夏在商业上迎来了巨大的成功,很多人开始排着队找他创作广告。在创作商业海报时,穆夏依然让女性做主角,他将女性曼妙的身姿与商品广告完美融合,创作出了一系列极具先锋意味的“摩登穆夏女郎”。
过去广告中所展示的女性形象通常是为了取悦男性观众,但穆夏认为,女性才是目标人群,穆夏描绘出了让大众渴望成为的那种女性,走在时尚最前沿,优雅地享受生活中的一切。
比如穆夏在一系列卷烟纸制造商海报中,用略显叛逆的女子形象,打破了人们对于女性的固有看法,充满了新时代气息。
卷烟纸制造商海报1(图源:《唯美穆夏 形式与意象》)
自行车广告海报(图源:gallerix)
在穆夏为英国自行车公司Cycles Perfecta创作的广告中,洒脱的女子倚靠在自行车上,穆夏通过夸张处理的飘逸长发,使静态人物活力四射,传递出女性的自由和愉悦感,而穆夏用他的表现手法,诠释了他对女性解放的理解。
自行车广告海报(图源:gallerix)
穆夏在不同产品的广告中,展现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们自由大胆、独立并渴望拥抱时下最新潮的事物。
为宣传法国铁路公司PLM的列车服务创作的海报(图源:Mucha Museum)
修士酒广告海报(图源:Mucha Museum)
兰斯香水广告海报(图源:成都·穆夏博物馆)
女战士:女性也可以代表国家形象
在盛名之下,穆夏的内心一直笼罩着阴霾,“我的绘画和海报,装饰着欧洲最顶级的沙龙……而我的祖国却如渐渐干涸的死水”。
我们都知道穆夏是捷克人,但在他出生的时候,还没有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国家,他出生的那片土地当时还属于奥地利帝国。穆夏更想用绘画来表达个人的精神追求和民族情怀,1910年,穆夏放弃了安逸的生活,返回了萧瑟的故乡。
在《圣母百合》中,纯真烂漫的麻花辫少女身着奥地利斯拉夫服饰(图源:gallerix)
穆夏为1900年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所创作的奥地利海报,目的是在奥匈境内宣传世博会。海报中前面的女子是奥地利的代表,在她身后作揭幕状的女子则代表巴黎,寓意“在巴黎向世界展示奥地利”,奥匈帝国的代表——双头鹰标志被穆夏巧妙地融入背景中,这是穆夏饱含对祖国热爱之情的设的作品。
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奥地利海报(图源:Mucha Museum)
《斯拉夫史诗》展览海报中,画面中心的女性角色原型是穆夏的女儿。近景中坐着的美丽斯拉夫少女在弹奏竖琴,在向观众传达一种历史与现代感兼并的磅礴史诗感。
《斯拉夫史诗》展览海报(图源:Mucha Museum)
1928年,捷克斯洛伐克建国满十周年,穆夏为这一盛事专门创作了一幅独立的画作——《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十周年》。画中的女子眼神坚毅,望向前方,额上佩戴的发带上镶着捷克斯洛伐克五大族群纹章,女子身后为她戴上花环的人则是穆夏创造出的超自然女神,这位守护者的头巾上点缀着捷克圣树——椴树的叶片。
《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十周年》(图源:Mucha Museum)
关于穆夏的故事,可以讲述的还有很多。为什么说他是那个年代的“内卷大王”?他后期的作品为什么从华丽的少女风变成了深沉厚重的风格?怎样找到他作品的“创作密码”,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穆夏风”作品?……
这些,都可以在《唯美穆夏 形式与意象》中找到答案。这本书记录了穆夏浪漫而迷人的一生,全书七大主题、200+幅代表作,全盘解析唯美的“穆夏风格”。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