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木兰陂:兼具防洪灌溉功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福建木兰陂:兼具防洪灌溉功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中,都江堰无疑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杰作。然而,在福建莆田,还有一座与都江堰齐名的古代水利工程——木兰陂。这座被誉为福建"都江堰"的水利工程,不仅在建筑技术和功能设计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其建设历程更是一段充满悲壮色彩的历史传奇。
我们现在看到的木兰陂,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木兰村,距出海口26公里,占地面积583平方米。木兰陂是最具代表性的拒咸蓄淡灌溉工程,是一座具备引水、蓄水、灌溉、防洪、挡潮、水运和养殖等综合功能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灌溉工程之一,被誉为福建的"都都江堰"。
木兰陂东南西北走向,采用筏型基础,用巨石砌筑拦河坝闸,由陂首枢纽工程、渠系工程和堤防工程等三部分组成。整套木兰陂工程规模大,各部分相辅相成。陂首枢纽工程由由溢流堰、进水闸、冲沙闸、导流堤等组成,木兰陂拦河坝全长219.13米。
木兰陂渠系工程由南北洋平原上的大小沟渠组成,主要包括南洋渠系和北洋渠系,将木兰溪水七分引入南洋平原,三分引入北洋平原。
木兰陂的建设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充满悲壮血泪史。木兰陂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经三次营筑,于元丰六年(1083年)竣工。
第一次筑陂,被洪水冲垮
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福建长乐一个年仅16岁的小姑娘钱四娘筹钱十万缗,到莆田发起筑陂壮举。三年后建坝工程接近尾声,却因溪洪袭击,让刚建成的大坝崩塌。目睹一切心血被洪水冲毁,钱四娘悲痛欲绝,投水自尽。
第二次筑陂,被潮水冲垮
北宋治平年间(1067年),林从世在今木兰陂下游大概1公里的温泉口筑陂,因此处靠海港水窄潮急,接近完工时因下游涌潮的冲力而被潮水冲垮。
第三次筑陂,大功告成
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侯官县李宏应诏募来莆。在僧人冯智日的协助下,吸取前两次筑陂失败的教训,在施工前先深入实地进行细致的勘察后,选址建陂。历时8年筑陂成功,元丰六年(1083年),木兰陂陂首枢纽工程完工。在此期间,木兰陂配套工程得以一一展开,当地十四家大户为李宏筑陂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于木兰溪南岸南洋平原开凿沟渠,灌溉田亩。
后经历代修缮,保留至今,仍然造福一方。
1988年1月13日,木兰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9月,木兰陂水利灌溉工程被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百家号